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循迹“山东之行”领略“民生之重”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陈巷镇人民政府 胡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日照、济南等地进行调研。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总书记的“山东之行”,领略足迹背后的“民生之重”,做好环境保护、文化惠民、粮食安全三篇文章,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为民篇章”。

做好“环境保护”文章,解锁“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生态密码”,增进民生福祉。5月22日,在山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实地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迈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知责于心、履责于行”的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使命感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上下狠功夫、做实文章、务求实效,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要坚定信念、久久为功,持续增进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做好“文化惠民”文章,解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精神密码”,厚植民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持续开展“村民大舞台”“村晚”“村BA”等接地气、暖民心、独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零距离为村民们送去“精神粮食”,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文化惠民、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唱响乡村振兴“出彩大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做好“粮食安全”文章,解锁“手中有粮心不慌”的“农业密码”,夯实民生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不仅支撑起人口大国的物质基础,也关系着国运民生。各地要主动承担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手中有粮心不慌”的真理,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解决好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将中国饭碗任何适合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制止粮食浪费行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人:有例为证 发布时间:2024-5-29 21:39 收藏 阅读人次:1743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