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我们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持续发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引进、保障、激励政策体系,为乡村聚人气、留人才,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努力实现新农人与新农村的“双向奔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在“固巢养凤”中充实人才“蓄水池”,让本土人才“破土飘香”。“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乡村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乡村越发展,人才需求就越强烈。当前我们很多地区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较为偏远乡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了解决乡村人才匮乏难题,我们要从本土人才入手,我们要明白乡村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也不乏有知识、有技术、有情怀的乡村本土人才,这些乡村本土人才懂农村、爱农村,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和需求,打破唯学历、唯身份等阻碍人才引进的“门槛”,以“求贤若渴”的诚心,在“固巢养凤”中把能力强、贡献大、口碑好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挖出来、用起来,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让本土人才“破土飘香”,并建立台账,把他们纳入“人才库”,对乡土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年龄、能力等有本“明白账”,进一步充实乡村人才“蓄水池”,培养出更多“新农人”。
在“广纳贤才”中扩大人才“朋友圈”,让外来人才“大展宏图”。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人才汇聚则动力充盈,人才匮乏则后继乏力。当前,在我国很多乡村,大批人口外出务工,“空心化”“老龄化”较为突出,人口流失、人才紧缺日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我们要开拓视野,以“礼贤下士、宾至如归”的诚心,栽好吸引人才的“梧桐树”,充分发挥乡情的人才“朋友圈”效应,将“朋友圈”向全国辐射,既要主动走出去招才引智,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干者容”的干事创业环境,把本土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引回来,又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盘活人才资源,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让家乡成为“新农人”梦开始的地方,进一步激发这些人才反哺家乡的情感和意愿。
在“精准滴灌”中打造人才“培育舱”,让本土人才“茁壮成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过程中,人才的缺乏,是当前乡村人才困境的典型表现,而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正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发展困境。为了破解乡村人才发展困境,我们不仅要大力聚才、引才,更要发挥“育才”的手段,在“输血”与“造血”并重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我们要以“久久为功”的毅力,在“精准滴灌”中打造人才“培育舱”,采取“专业进修+专题培训”培育模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分层次分领域对乡村人才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专业能力。同时制定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方案,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等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滴灌、立体培养,通过“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推动现代“新农人”队伍快速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