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在基层写给“选调新生”:人生无处不青山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街道选调生 李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亲爱的小陈同志:

你好,毕业季的工作和生活是否还顺利?又是一年选调“入职季”,欣喜听闻你已“过五关斩六将”进入选调生拟录用人选名册,见到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求学感悟与工作展望,我深感钦佩与认同。作为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师兄”和“选调前辈”,我见证了你赴省会城市求学读研、学成又毅然返乡的心路历程和成熟成长。如今你即将入职江苏省的县乡选调岗位,我们也由“同门师弟”变为了“选调同志”,虽相隔近百公里,但都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砥砺青春。此时此刻,作为“过来人”,我有一些叮嘱的话想同你唠叨。

我在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名校优生”选调生招录考试来到周总理的家乡,被组织分派至淮安市“最北部”县域的乡镇挂职锻炼,转眼间在涟水已近两年。驻村的六百多个日夜我穿梭于村组之间,奔跑在田埂之上,虽不能说是“跌宕精彩”,倒也能称作“别有一番滋味”。近期你与我交流颇多,屡屡询问我驻村工作有何“独家诀窍”,下面就我的基层锻炼经历分享几条心得体会。

“研究生”转变为“选调生”,请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品质,让自己“接接地气”。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工作的选调生,适应乡镇生活既是“必修课”,也是“第一课”。犹记得两年前初至陈师街道报到时,当时炎黄大道的桃柳段还未修缮,旧路坑坑洼洼,“泥土共水坑一色”。家住外地的我只能借宿单位,由于宿舍未设厕所,我每晚都要步行穿过寂静的乡政府去公共浴室洗澡,然后在寂静的大院里一个人洗衣服;能陪伴生活的就是草丛中蟋蟀的聒噪,和几里外淮安机场传来的阵阵轰鸣声。诚然,身处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无可避免,方言不通、通勤不便等问题如同一只只“拦路虎”,令人“望而生却”。但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家”,只有做到水土适应才可扎根于此,逐渐生根、开花。选调生要以“能在最艰苦环境中锻炼”为荣,在“同吃同住、同干同休”的“接地气”中逐渐和群众“同心同德”、无话不谈,在踏踏实实为民办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不断打磨自身的坚韧品行与意志品质。

“程序员”转变为“公务员”,请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添添土气”。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的研究方向为地铁车站结构模拟仿真,坐在办公室编程序、跑代码是“千篇一律”的研究日常,然而基层工作却和读书不同,群众这本“厚厚的书”,只有“走出房门”才能“读清楚”。我所在的陈师街道位于淮安涟水机场附近,具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性质,常住人口中近半数并未接受过高等教育,7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占比60%以上,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实际,我坚持“下深水、摸活鱼”,在六百多天的基层生涯中,我完成了全村667户2983人的逐户走访和国情调研,参与了重大项目征迁、户厕改造、秸秆禁烧、文明城市创建等多项“关键小事”,也从人生地不熟的选调生“李同志”成为了如今田埂边热情唠嗑的“小李”。须知基层工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浮于表面的,群众需要的是能一起踩在泥土里、一起吹风吃沙子的靠得住的人,唯有要运用好“枫桥经验”,在入户走访、调查研究中“添添土气”,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基层事务中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真正掌握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本领。

“理想家”转换为“务实派”,请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赤忱,让自己“冒冒热气”。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然而只有真正身在基层一线,才能切实感知到这“寥寥数语”的“重若千钧”。当你在寒冷的值班室中独自值守的时候,当你深夜10点仍在赶制党建稿件的时候,当你在房屋征迁现场口若悬河、挥洒汗水的时候,当你刚准备休息突然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想基层工作是繁杂的,“上面千条线”这话不假,但基层工作远远不止“一根针”,这“千丝万缕”连接的是民生的方方面面。做好民生实事,关键就是要把出发点聚焦到“用心用情”上、落脚点归结到“可感可及”上。我们要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人情味”“泥土味”“汗水味”去感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守住“民心”,竭尽所能地多为群众做“点滴小事”和“村庄大事”,才能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用青春书写人民幸福喜乐、发展硕果累累的美好篇章。

仰望星空,方能笃定前行;脚踏实地,方可行稳致远。农村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很荣幸我们能够相约在基层这片青山沃土,砥砺奋斗、勇毅前行。“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奋斗的初心,更是前进的方向,不管山高路远,用心行则将至。

你的“选调前辈”
2024年6月3日
发布人:安东时评 发布时间:2024-6-3 15:27 收藏 阅读人次:4178

初审:钱莱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