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乃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要找准“赋分点”,用好调研“传家宝”,构建人岗“适配器”,壮大产业“引擎机”,写实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更”字华章。
用好调研“传家宝”,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让就业政策更接地气。“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对于就业工作来说,政策好比是“杠杆”,往往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就业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来“对症下药”。对此,我们要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进企业、高校、社区、人力资源市场等进行明察暗访、刨根问底,在“面对面、点对点”的深度挖掘中让“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浮出水面,从而在制定就业政策时能够“精准开方”,在“出实招、求实效”中做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等服务保障工作。同时,还可以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对就业政策作出“微调”,防止问题堆积,真正盘活就业“存量”、拓展就业“增量”、提升就业“质量”。
构建人岗“适配器”,变“龃龉不合”为“惺惺相惜”,让就业氛围更加融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这是就业工作的理想状态。但是,眼下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岗位资源”和“人力资源”之间的“错位”问题亟待破解。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让广大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在“骑驴找马”中实现“先就业再择业”;另一方面,要深度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完善供需对接机制,通过“回炉再造、订单式培养”等手段对劳动者进行“精雕细琢”,以实现人岗相宜、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此外,还可以通过选调生招录、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将人才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岗位“引流”,让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能够找到施才展能的舞台,防止人才资源内卷和岗位资源浪费。
壮大产业“主引擎”,变“一岗难求”为“比比皆是”,让就业选择更为多元。产业是就业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产业兴旺,岗位需求就多,岗位“供给度”就越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而“产业振兴”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此,我们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扶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以创造大量高技能岗位。同时,要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通过发展新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拓宽岗位需求空间,给劳动者以更多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