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你是不是要走了?”突然被前来交医保的大爷问住了。离开,一个预想过很多次但真正到来时依然会让人唏嘘不已的字眼,让我立即陷入了回忆的漩涡。是2022年8月8日那个阳光普照的早上,我开启了选调生之旅,从此我的生命与“那片山”“那道湾”“那些人”产生了割舍不断的联系。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难以忘却的问候。“娃娃,你是哪的人?你咋会到我们这里来?”这是在村里的两年里,被问到最多的问题。起初,我都会青涩地回答:“选调生就是要来到乡村一线,为人民服务”。不久就发现这种回答太过空洞,让村民听不懂,也接不住话头。我在一次次的回答过程中,不断琢磨如何拉进和村民的关系,说些他们熟悉的话题,让对话接地气。“您家里几口人”“今年桃子收成咋样”“咱家孩子上什么学、在哪工作”,用家常话才能让对方打开话匣子,才能让人愿意说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次次走访入户,我收获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村子里的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这里没有人生固定的轨道,只有无尽的旷野与风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令人敬佩的奋斗。尽管村子的水、电、路、网甚至快递站点都已开通,现代化生活基础条件初步具备,但过上快捷舒适的城市生活依然是大多数村里人的奋斗目标。“进城”,对我们来说或许只需要花费一张车票的价格,度过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但对农村家庭来说,“进城”往往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以一家三代为例,90后、00后的新生代是最有希望的,他们需要考取好大学,通过获取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实现体面地城市生活。而70后的父母作为主要劳动力,需要到发达地区获得较多的劳动回报,用以支撑家庭重大开销。尚有劳动力的50后祖父辈则留在老家,守着宅基地和耕地,作为生活最后的落脚地。每当我听闻这样的家庭奋斗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党的二十大要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村家庭有更多的选择,能够生活在一起,过上幸福的团聚生活。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生生不息的未来。“满树花,半树果;半树花,满树果”,檀湾村30年的鲜桃种植历史,积累出了丰富的鲜桃种植经验。近年来,村里的桃子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成立了多家县市级的种植合作社,翻新品种、培训技术、更换设备、包装运输……产业的红火,带动了村民生活的热情,也打响了“山水檀湾”乡村旅游招牌。乡村walk、农家乐、采摘棚、民宿群、机车环游、美食大赛,多样的农旅活动更是引来了央视直播镜头,如今的檀湾村连接周边村落已经成为了区域性的农旅结合示范区。我知道,在檀湾村之外,祖国大地上还有不计其数的“那片山”“那道湾”“那群人”,正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以生生不息的精神,让生活更美满、让乡村更美丽、让未来更美好。
何其有幸,能够见证群山里、湾组下的他们,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笃信者,是“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伟业”代言人,是“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真理践行者,他们品质朴实却有激励人心的力量,我的记忆将始终为他们留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