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备好“四堂课”教高校毕业生“何以下基层”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 许永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凤凰花开的季节,今年预计约有1179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大学校门,向“象牙之塔”挥手作别。漫漫人生路,到底该何去何从?基层党组织递出“邀请函”,为高校毕业生开启“绿色通道”,广袤乡村是另外一方舞台。对于想要到基层“大展身手”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党组织要备好“四堂课”,带领高校毕业生在“四下基层”的过程中领略和美乡村的“别样风情”,将“建功乡野”的种子深埋于“基层沃土”。

备好“方言课”,学好“土话”,用“乡音土语”助理论宣讲“下基层”。从“学海泛舟”到“走入田间”,高校毕业生时时都在经历“角色之变”。对于人民群众,“照本宣科式”的宣讲难免与其产生“距离感”,只有“家长里短式”的互动交流才能助力党的经典理论从“声声入耳”到“字字入心”。基层党组织要为高校毕业生备好“方言课”,将“乡情故事”融入,助力高校毕业生在深入把脉乡情的前提下,找到“地方方言”的“发言特色”,在理论宣讲下基层的过程中,能够用一口地道的“乡音土语”,用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的“民俗谚语”、耳熟能详的“趣闻故事”,诠释“精华理论”和“精辟论断”,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方式,助力人民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保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在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备好“田间课”,练强“脚力”,用“思辨求变”助调查研究“下基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刚走出校门,高校毕业生难免会有“面子包袱”“偶像包袱”,基层党组织要为其备好“田间课”,引导其走出“高楼大厦”,走向“背阴胡同”,丢掉“两个包袱”,手握“显微镜”,以“虚怀若谷”的姿态,卷起裤腿“下农田”、坐在庭院“拉家常”,以恳谈会、“板凳会”、个别谈话等方式“拜群众为师”,用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追问“家长里短”中的“难言之隐”,了解“急难愁盼”中的“喜怒哀乐”,在察看群众疾苦、感知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心声中,让“冒着热气”的“一手资料”在“解剖麻雀”的精准研析中变成“解题清单”,对照“解题清单”二次“下基层”,向“民间高手”和“行家里手”求教,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持续跟进和落实中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知心人”。

备好“经验课”,深钻“民情”,用“谨小慎微”助信访接待“下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高校毕业生“初出茅庐”,对于“千头万绪”的基层事务难免“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基层党组织就要备好“经验课”,将“枫桥经验”作为重要内容,引导高校毕业生钻研其中,汲取解决群众问题的“智慧”。要带领他们走出“空调室”,在“一步一印”的信仰接待“足迹”中摸索处理基层事务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信访接待之中,变“坐诊”为“出诊”,以“零距离”深入“群众心”,敢于到困难多、问题多和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中做到“走一步看三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创新“网上互动+网下联动”的模式,提升信访化解能力与化解效率,塑造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的“金字招牌”,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中交出信访接待“满分卷”。

备好“实践课”,纾解“难题”,用“矢志奉献”助现场办公“下基层”。“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要备好“实践课”,在带领高校毕业生走入基层的过程中传授“一线工作法”,带领他们将办事窗口从“会场”搬到“现场”,做到听“百家言”、叙“百家情”、解“百家忧”,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开启“小步快跑”的“加速度”,把人民群众的“生活琐事”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服务姿态持续擦亮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有为”名片,切实把利民之事、便民之举送到群众家门口,以“真挚情谊”“真抓实干”“真实反馈”赢得人民满意,为自己的基层工作开个“好头”、赢得“头彩”。

发布人:12371网友qmuekm 发布时间:2024-6-13 13:11 收藏 阅读人次:1552

初审:图南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