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值端午节假期,在云南省普洱市2位选调生的协调和组织下,宁洱县磨黑镇星光村和墨江县龙坝镇竜宾村分别开展了“云南扎染及植物染色”体验活动和“乡村创客工作坊”,带着游客和村民体验“布”一样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宁洱县磨黑镇星光村位于磨黑古镇4A景区核心区,是中央组织部批准实施的“红色美丽村庄”在滇西南片区的唯一试点村。2024年以来,在“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的契机和支持下,逢节日期间,星光村住村选调生赵晨旭都会组织开展免费“云南扎染及植物染色”体验活动,带领游客感受普洱地区板蓝、密蒙花等传统植物染色文化。活动现场,游客们在志愿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件件作品,其中部分志愿者是经过一年多的染织工艺培训习得技艺的本地村民,第四届云南省红十字项目展金奖项目“以染织公益传承助力宁洱乡村振兴”在星光村落地生根,初见成效。
游客表示:“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了活动宣传视频,一早就从宁洱赶来参加活动,感受最深的就是带着端午节日的浓厚氛围,带孩子去体验中国非遗文化,不仅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孩子对扎染工艺的认知。”磨黑镇庆明村8岁小朋友王湘怡开心地说:“我已经参加了5次云南扎染及植物染色体验活动,现在已经学会了大理石纹、水波纹等好几种图案的扎法,现在可以教其他小朋友啦,我也想自己染一条像老师穿的一样的漂亮裙子。”
与此同时,墨江县龙坝镇竜宾村住村选调生柳济琛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创客工作坊”。此次活动包含来自北京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梦想行动”公益项目的志愿者们开展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培训、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乡创+”创业项目厚普农业专业合作社介绍以及联合磨黑镇星光村住村选调生赵晨旭共同开展“云南扎染及植物染色”体验活动三部分组成,旨在通过云南扎染及植物染色和直播带货培训,深入推进哈尼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民族团结,同时帮助村民们拓展致富新思路。
活动现场,赵晨旭系统讲解了扎染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在竜宾村本地可运用的植物染料。从扎染的历史、功能到实际操作,详细介绍了各道工序:折叠、捆扎、染布到晾晒成图。村民们在指导下开始动手实践,用一根根线在布上缠绕、缝扎,浸染上色,最终晾晒成形,整个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成就感。村民周锦玉在活动后激动地表示:“我小时候就看家里做扎染,但自己从没真正尝试过。这次不仅学会了,还真的能做出漂亮的图案,回去一定要和家人分享!”在龙坝镇,哈尼族白宏支系居民保留着悠久的传统纺染织工艺,尤其是在传统服饰的制作上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每逢“苦扎扎”“哈尼十月年”等重大节日,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欢庆。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技艺,也增强了传承和保护哈尼文化的信心。
普洱地区具有丰富的植物染色资源,民族文化多样,染织工艺历史悠久。在普洱,有纺织的初期形式“腰机踞织法”的西盟佤族织锦,有依然在使用棉花搓线、板蓝染色的墨江哈尼族纺染技艺,有针法繁复的景东彝族刺绣,有充满智慧早期服饰制作工艺的镇沅苦聪人蜘蛛衣等等,其中很多传统手工艺依然存在面临失传的风险,染织产品除传统的服饰、家居用品之外缺乏创新。在到村任职选调生的协助下,不仅让村民们增加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传承和保护本地染织工艺的意识,同时也通过引进外部设计、科研力量创新布艺文创产品,丰富产品类型,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体验式旅游项目,促进群众增收。住村的意义在于知民情,解民忧,选调生充分用好自身特长优势,发挥专业知识,加强多方面多渠道协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输血”变“造血”,增强村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