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全力守好粮食安全“红线”“底线”“防线”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选调生 杨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会议强调,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将粮食安全的“红线”“底线”“防线”守住。

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守牢粮食安全“红线”。《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数,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明确全国实际划定不低于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供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以田长制为抓手,将“长牙齿”的硬举措落到实处,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大力推进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亩均耕地质量和抗灾减灾能力,推动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

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兜牢粮食安全“底线”。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速度较快,共有7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8000多家畜禽种业企业、19000多家水产种业企业,也涌现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全国性种企,但还存在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等问题。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倾斜,推动实现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猪牛羊禽全覆盖。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合作模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中,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以更加细致的服务,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系着国计民生,联系着千家万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1年聚焦“三农”工作,今年文件的第一部分仍然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制定、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选派驻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在项目孵化、融资担保、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支持,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创新粮食经营增效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常态化组织农业技能、电商直播等专题培训,推动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要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与教育、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延长农民增收“价值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人:风中追风 发布时间:2024-6-14 15:08 收藏 阅读人次:1277

初审:亦星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