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心创作优秀文章 志在争当写作先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龙团村选调生 胡宇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是展示广大党员干部优秀文章的平台,参加基层工作近一年,我感触颇深,执笔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就的文章有幸被选登在先锋文汇上。在写作方面,个人有一点心得体会想和大家分享,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更多更好的想法,让自己在百花齐放的党员教育“大花园”中当好一名踏实肯干的“小园丁”。

时不我待、把握当下,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行动留住思想碎片。欧·亨利在自传中写:“每每听到或想到能够写进小说的话,我就会在随身带的记录本上记下来,或者写在袖口上,以备来日之需。”我认为写就一篇优秀的文章并不是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一天,而是每一次灵感划过的总和。我们在田间地头里,在和群众交流中,在积极参加党纪学习教育的时刻,在伏案进行理论学习的瞬间,都会迸发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它们如同稍纵即逝的流星,我们需要记录它们来时的痕迹。及时捕捉这些想法,并从中筛选出哪些部分可以加工成写作的灵感、现成的文字,才能将心中所想输出为纸上所记,让自己对于工作的看法、对于生活的感悟具象化。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阅读积淀文化素养。刀耕火种、暮鼓晨钟,书香的炊烟弥散在时间长河里,一如百年以来的孤独岁月封存在羊皮卷中。优秀的人通过阅读,得以在字里行间成长。我想起自己在第一篇文章上稿之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闭关期”,以大量的阅读激发了大量的灵感,在撰写文章时也变得更加流畅且言之有物。通过不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我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得到提高,对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也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论支撑,得以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写作实践;在保障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在工作之余拜读先锋文汇里的优秀文章,学习其中先进个人写作的内容和框架,钻研先进行文的措辞与结构,并以此把握当前写作的时政热点;此外,我有意拓宽对于中国经典名著的阅读范围,培养自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涵,力争向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的目标看齐。我们要注重平日的积累,用书籍涵养自身,践行“操千曲而后晓声”的箴言,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书读百遍、融会贯通之后,我们自然可以写出有深度、有文采、有内涵的文章。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初心密切干群感情。即使有了灵感和阅读量的加持,也不过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写出来的文章终究只在纸上。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有感情,将心中对群众满溢的爱与热忱倾注在纸上,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温度,才能打动读者。岁月常流转,初心坚如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生活在人民情怀如此浓厚的大家庭中,我们耳濡目染,深知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人民在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中应具有的分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笔,脑中想起的是群众拉我们诉心肠、话家常的画面;抬头,眼前看到的是群众对我们弯起眉、咧开嘴的笑颜。用笔丈量乡村的土地,用心记录群众的点滴,才能让文字有力量、文章有温度,让自己对于群众的“念念不忘”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看庭前花开花落,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看待信息写作。我自己的写作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未推荐仅本人可见”的字样也时而映入我的眼帘。稿件未被采纳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以平常心看待。取长补短、整装待发,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而不过分沦陷其中。这不仅是对待退稿的态度,更应是对待人生挫折的态度,要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贯穿人生始终。一方面,在平常心之外,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有“路虽远,行则将至”的信念;另一方面,我始终认为文章是我们记录基层生活的载体,也是递交给群众、递交给时代的答卷。如若只是为了写稿而写稿,就进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我们更要考虑自己工作成效的“初稿”能不能通过广大群众“编辑”的“审阅”,能不能登上群众心中的“先锋文汇”,能不能得到群众衷心的“点赞”。我们要把先锋文汇写成乡村生活的“散文”、群众工作的“记叙文”、为民服务的“说明文”,让自己成为使群众工作落实落细、为民造福可感可及的“先锋”,才能真正写出让自己无悔、让编辑认可、让群众满意的文章。

发布人: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发布时间:2024-6-16 09:30 收藏 阅读人次:755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