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三链”破“三难”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县委组织部 朱雨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目前,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共有流动党员5234名、遍布广东、福建、重庆等25个省市,为确保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不断档”“不掉队”,渠县针对流动党员人员“组织难”、学习“教育难”、日常“管理难”等问题,全方位推行“链条式”管理机制,通过加强“部署链”,搭建上下联动平台、延伸“成长链”,坚持多措并举模式、提升“教育链”、优化“服务链”,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部署链”,搭建上下联动平台,破解人员“组织难”问题。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范围广、涉及行业多、从业不稳定的特点往往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出现“两不管“和“两不找”的情况,久而久之,致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步入良性轨道。为破解上述难题,渠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聚焦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成立轻纺服饰、加工制造、快递、互联网、物业服务等数十个行业党委,构成县级主管、行业主抓的管理格局。在社区层面,按照租住流动党员的职业性质、学历层次等,渠县统筹建立社区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建立专职机构中心,配强配齐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社区开展流动党员组织管理、学习教育等工作。此外,渠县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情况,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并同步统筹建强组织,在县级流动党员汇集地带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及服务点,在街道和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形成覆盖县、乡镇(街道)两级的流动党员服务网络,进一步破解流动党员“组织难”的问题。

延伸“成长链”,坚持多措并举模式,破解学习“教育难”问题。针对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分布情况、居住地点、学习需求等特点,渠县依托“线上学+线下学”模式,利用“四川党建”“达州先锋”“渠县先锋”“新时代学习频道”等智慧党建云平台,建立流动党员数字课堂,定期推送理论学习资料、音视频党课、主题坝坝会等本土实用教材;线下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城市驿站等活动阵地,常态化提供场地和学习资料。并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组织召开返乡座谈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同时渠县坚持“流入地学+流出地学”,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双向沟通机制,在流入地,统筹驻外机构、流动党员党组织等,统筹流动党员就地就近开展学习;在流出地,由当地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邮寄“学习包”,实现“寄学到家”,并同步建立“在外流动党员学习交流群”,安排专人管理维护,按照时下理论学习重点、要点定时推送学习资料、组织线上学习交流研讨会等方式,实现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学、务工不误学”,进一步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难”的问题。

优化“服务链”,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破解日常“管理难”问题。流动党员管理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渠县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高标准推进《关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流动党员管理滞后”问题列入重点内容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动态摸排、分类管理等制度,定期形成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调研问题清单,积极破解流动党员学习管理难、成效巩固难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流动党员管理问题,渠县试点探索党员述学评学制度,通过固本强基、分类推进、画像精准、成果运用“四轮驱动”,采取书面述学、视频述学等方式,促使流动党员每年向党组织汇报参加“三会一课”、集中培训等情况。此外,渠县同步开展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一卡通”制度,在流动党员返乡后,及时将《党员学习教育登记卡》交给党支部查验,如实报告外出期间参加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情况,当地党支部及时对《党员学习教育登记卡》进行年审,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促使流动党员主动向流入、流出党组织报到和参加学习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

发布人:天灵灵地灵灵这次一定行 发布时间:2024-6-17 09:39 收藏 阅读人次:1127

初审:向阳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