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了“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脉搏。而基于当前我国就业实际提出的“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归根到底,就是把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有好”的举措构建“友好”型发展,努力打造更加适合就业的发展环境,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将“缺口”变“对口”,解决市场错位。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民生福祉,就业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形式虽总体改善,但企业“用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错位缺口”仍然存在,需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要靶向做对接,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健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机制,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群体,深入开展缺口调查分析,有的放矢发展新业态等职业教育,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反馈机制,在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建立联动匹配平台,有序搭建互通“立交桥”。要精准做适配,深入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组建跨区域劳务协作联盟,打造监测预警、用工对接、兜底帮扶等就业服务闭环,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等动态管理模式,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进一步拓展适配空间,着力建设标准化就业驿站、零工市场,不断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立体化推动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将“障碍”变“台阶”,畅通就业路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业就业在邂逅新机遇的同时,也不乏碰到“有活不好干”“想干没条件”等障碍,如何化“痛”为“力”,破除障碍冲击新高度,亦为关键。要破除创业带动就业壁垒,主动跳出传统思维查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提供办公场地、减税降费、创业补贴、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创业支持,深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切实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要解除灵活就业束缚,取消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规定,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健全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真正打造“不打烊”“简单化”“一站式”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稳中提质。
将“权利”变“权益”,优化就业保障。尽精微,致广大。细致入微地保障劳动者权益,破解“有活不给干”“干活没钱赚”的问题,并不是在给企业加“包袱”,而是为企业输入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动力。要全方位完善地方性劳动法规,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细化和规范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合法权益,建立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社保制度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常规性援助,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要深层次构建就业维权体系,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搭建劳动纠纷处理平台,持续加强监察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市场整顿专项行动,加大对招聘主体、招聘信息、招聘行为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治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隐患乱象,切实以“友好型”发展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底盘更稳、质量更高、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