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夏都”西宁考察调研。西宁是旅游胜地,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高原绿洲,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创造了高原绿色奇迹;是多民族聚居地,打造了234个“石榴籽家园”。广大党员干部要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入“夏”,深刻领悟靓丽成绩单背后的精神力量,让文化传承匠心、生态保护决心、民族团结同心一路“高燃”。
循迹“旅游胜地”细悟“文化传承”,高燃“饮其流者怀其源”的独具匠心,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走好培根铸魂的文化之路。“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非遗系列专题片《西宁非遗》到 “河湟八韵”系列文化主题展,再到《河湟文化系列丛书》,一幅幅展现西宁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科技发展交织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让无数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接过文化传承保护的“接力棒”,主动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对话”,深刻领悟各地文化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内涵。同时,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借助博物馆热、文旅热,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真正让文化“活”起来、“火”出圈。
循迹“高原绿洲”细悟“生态发展”,高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中走好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30年来,以尕布龙为代表的几代高原人,一茬接着一茬干,探索出了一套高寒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的成功模式,帮助西宁实现了从缺林少绿到高原“绿谷”的蝶变,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张靓丽名片。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田间地头、街道小巷、企业车间……挺膺“硬肩膀”,切实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任务”,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用“滚石上山”的毅力,在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上久久为功,努力绘就“繁星闪烁、鱼翔浅底”的美好画卷。
循迹“多民族聚居地”细悟“民族团结”,高燃“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干群同心,在“携手共进、守望相助”中走好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会城市,西宁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累计打造评选67家市级、167家县区级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石榴籽家园品牌向更广领域延伸、更大范围覆盖。奔赴共同繁荣发展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明进步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深入人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