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重大意涵,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开展作出了部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与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努力方向。基层党组织要溯源“文化根脉”,站在“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维度,讲活“文化故事”。
叩问来处,在“包藏古今、充箱盈架”中“追根溯源”,手撷“古籍墨香”讲好“寻根故事”。漫溯“文明长河”,《九章算术》《四库全书》等历史文化典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足迹”,是先贤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一馆一院”时吐露的心声。基层党组织要推动文化瑰宝的收集、整理和保藏工作“见真章”“出实效”,就要推动“建章立制”、优化“队伍建设”、融入“现代科技”,以典藏工作做“细”,守住文化传承之“脉”。
明晰定位,在“钩深索隐、刮摩淬励”中“守住家底”,领悟“文物雅韵”讲好“考古故事”。文物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殷实家底”。“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对广大文化研究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文物用“静默的守候”向我们展示历史的魅力,守护文物是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等方面加大力气,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考古精神”投入“文物保护工作”,让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会说话、活起来”。
擘画蓝图,在“疏源浚流、与古为新”中“传承古技”,锻造“高尚匠魂”讲好“非遗故事”。翻开传统文化的精彩篇章,“非遗古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多彩的油纸伞、精美的浮雕、神奇的沙画……这些“非遗技术”在历史沧桑的洗礼中“历久弥新”,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非遗古技”的传承、发展、创新,不断深入摸索“古技+文化”“古技+旅游”“古技+商贸”“古技+电商”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联动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通过课堂传播、影视创作、文学创作、文化产品开发、文化IP打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助力“非遗古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携手共富的“崭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