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巧用“革命文物+”走好党史学习“常”征路

山东聊城市莘县观城镇人民政府 周传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农村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想走好农村党史学习教育的崭新“常”征路,就要用好“革命文物+”活教材,引导农村党员重温“来时路”、常照“党史镜”,确保教育成果持续转化。

巧解“大”与“小”转化题,“革命文物+红色阵地”研发“精品党课”,把理论讲在日“常”。习近平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革命文物是最好的“教科书”,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发展骇浪波涛汹涌,让“革命文物”历经历史沧桑巨变仍然能够绽放“时代价值”,这是对“革命文物”最好的保护,将“革命文物”与农村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联,能够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的学习质效。基层党组织要用师资优化“金钥匙”,打开革命文物这座“红色基因库”的大门,积极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找准革命文物教育价值的契合点,以“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则,做到“点”上开花升级现有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党课、红色研学课,用活“革命文物”这本农村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精选藏于其中的“小故事”,诠释“经典理论”和“精华论断”,引导农村党员在“读党史、学党史、悟党史”中“常学常新、常思常悟”,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双向互动,让农村党员“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深”,在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上用党史蕴藏的思维逻辑和丰富内涵淬炼党性,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韧劲扎根基层,真正把“思想站位”转化为“职责定位”,成为乡村振兴远大征程上的“高级工匠”。

算准“静”与“动”加法题,“革命文物+红色游学”丰富“授课路径”,把创新抓在日“常”。“革命文物”见证了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既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又承载着炙热滚烫的奔腾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农村党员具有“活动范围广”“工作机制灵活”“农业生产时间长”等特点,基层党组织要探索多元“授课路径”,既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他们“静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让农村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动”起来,以“革命文物+红色游学”的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的“书桌”搬到革命文物展馆,让革命文物以“物”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用一个个红色景点、一件件革命文物设置“沉浸式”和“互动式”教学场景,用百年党史生动的“历史痕迹”,拉近参观者与革命历史之间的距离,将农村党员“代入”那段栉风沐雨的革命历程,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拉家常式”的讲述方式,助力农村党员将所学的知识主动转化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实践动力,引导乡村振兴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加速奔跑”。

明辨“新”与“旧”拔高题,“革命文物+数字科技”促进“成果转化”,把实践融在经“常”。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千秋伟业历久弥坚,革命文物薪火相传。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落脚点在于“做”。基层党组织既要创新采用5G、VR等新技术手段,助力农村党员以云直播、云展览的方式,将“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搬”到“田间地头”,使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持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让人民群众透过“百年党史”看到服务宗旨;又要带领农村党员守住传统“为群众办实事”的传统,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自觉做到心系“百姓事”、肩扛“为民责”,继承和发扬前辈“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实践斗志和“上尽层城更上楼”的必胜信念,从服务群众的日常小事入手,深耕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田”,将为民践履的汗水滴入乡村沃土,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用服务人民的“耕耘不止”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成效”。

发布人:12371网友b1jmhz 发布时间:2024-6-24 09:02 收藏 阅读人次:1572

初审:高朗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