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强调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等工作,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民族地区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需立足地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大育才引才力度,让各民族干部人才在本地区“百花齐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思政引领,深耕“人才之花”“肥沃土”。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民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各民族同胞一齐耕耘、奋斗的土地上,正确的民族思想方针政策,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要坚持维护民族团结,以做好民族工作为人才工作的前提,铺好人才工作的“跑道”,在社会政治层面坚持党的领导,深入群众宣扬党的民族方针,普及惠民政策;在教育层面加设“民族团结思政课”,宣扬民族团结精神,做到思政教育从学校抓起。让地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耕思想政治的“沃土”,以思想政治的“甘霖”浇灌各族干部人才“百花”。
因地制宜定策,精育“人才之花”“原生苗”。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流砥柱,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离不开本地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发挥其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普遍具备双语能力,能够克服可能存在的语言不通等困难,在民族地区实现跨区域、跨民族、跨层次的交流,文化上也能“无缝衔接”,是连接不同民族人民的“红丝带”。民族地区要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抓好语言教育培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好沟通的“桥梁”;发挥本地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技术学校的作用,在学校开设兽医、畜牧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等符合本地产业特色的课程;贯彻人才“走出去”的战略,送本土人才前往教育发达地区“取经”深造,学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高精尖”技术,推动现代技术与本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为本土少数民族人才特制“肥料”,育好优质“原生苗”。
拓宽引才渠道,嫁接“人才之花”“艳丽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育好属于本地的“人才之苗”固然重要,但其存在缺乏本土人才培养资源、花费时间较长等问题,故还应拓宽地区人才引进渠道,注入政策“春水”,令更多的“人才之花”在本地扎根、成长。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较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让一些优质人才“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地人才工作的推进。因此,地区政府要精心画好人才政策工程“设计图”,在选人方面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也不应片面地将“高门槛”等同于优秀,应结合地区实际,全行业全方位考虑,开拓“人才引进”等干部招聘渠道,把好“入门关”,高效、优质、全面地网罗天下“有志之士”,合理地为其部署岗位,让“英雄”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人才引进服务政策体系,设立人才“联络员”,不定期、经常性地与干部人才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困难诉求,且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通过干部医保补贴、建设干部宿舍、食堂等方式,在干部人才的医疗、住房、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与政策保障,让干部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地区建设的事业当中。精心挑选各类人才,诚心诚意留住人才、呵护人才,方能让人才“百花”的光鲜亮丽照亮民族地区的广袤大地,为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