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吴西村,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清晨的薄雾轻轻缭绕在稻田与村舍之间,如同轻纱般温柔地抚摸着这片宁静的土地。村庄里,古朴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古树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一名选调生,以村那所停办已久的小学为家,与村民们共度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日子。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口那条卖菜的小路上,我便与爷爷奶奶们围坐一起侃天侃地、谈八卦、聊家常,分享着村里的新鲜事和家常琐事。
黄奶奶,是我心中的一位特殊人物。她虽已年过八旬,弓腰驼背,却精神矍铄,总是热情地招待我。她告诉我,她的老伴瘫痪在床,需要她全天候的照顾,但每次见到我,她总是能挤出笑容,邀请我去她家摘新鲜的鸡蛋果。那种淳朴的关爱和热情,让我深感温暖。
然而,岁月无情。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那位每天准时出现在村口的老朋友不见了。去村委会路上时得知,她前一晚在家中不慎摔倒,没能抢救过来。这一消息让我震惊不已,同时也让我深感老人的脆弱和生命的宝贵。这一年多来,我目睹了十多位这样的老朋友相继离世,每当夜幕降临,看着农村早早熄灯的静谧,我内心的波澜难以平息。
去年仲秋,村书记与我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他兴奋地告诉我,吴西村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流转了八百多亩土地,村集体增收了一百多万,两公里生活圈也逐步完善。面对这样的成绩,他询问我对未来工作的建议。经过深思熟虑,我结合吴西村留守老人多、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建设长者食堂的设想。书记听后,也认为这是一个符合民生需求的举措,于是我们决定将建设长者食堂纳入村党支部的为民办实事计划中,并着手筹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筹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我们没有放弃。没有钱,我们就争取,通过采取光伏收入带动一点、上级项目争取一点、慈善基金会赞助一点、村集体经济分担一点、乡贤贡献一点的模式,筹备到物品和资金;没有人,我们就自己组建,通过两委干部带头,组建一只以党员干部代表为主导的志愿服务队伍,经过系统培训后协助充当工作人员;没有地,我们就资源整合,利用我目前所住的吴西小学旧址,该地点位于村中心,交通便利,有现成建筑,既盘活现有土地,充分利用资源,又能节省资金,省时省力。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终于在今年正月,长者食堂在吴西小学顺利开业。我们每天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早餐,至今已有八十余人受益。当我在长者食堂当志愿者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握着我的手,热泪盈眶道:“侬啊,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只有你们才想着我们,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为我们做过这么多饭,我的儿子都没有,你们都是好样的,非常非常感谢你们,希望你们都健健康康的。”听到这些真挚的话语,看到他们激动的脸庞,我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光如流,吴西长者食堂已悄然绽放半年。晨光中,志愿者们如期而至,为老人们烹制佳肴,风雨无阻,传递着温暖与关爱。这里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港湾。环保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健康的智慧随风传递,让每一位老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寒冬送暖,爱心汇聚,这里成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我亦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志愿者们并肩前行,共同守护这片温馨的土地。我们用心服务,用爱传递,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充满幸福与满足。吴西长者食堂,不仅仅是一个食堂,它承载着我们对老人的关怀与尊重,对乡村的热爱与期待。它让乡村更加和谐,让老人的笑容更加灿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吴西村的日子里,我深切体会到了“听民之所呼、知民之所需、察民之所急、应民之所求”的重要性。我时刻关注着村民们的需求和期望,从细微之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我坚信,“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精神是我们选调生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