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广大党员干部应走近这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细细品味其背后一段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瞻仰一个个一往无前的英雄身影,回顾103年的风雨兼程、初心不改。
走进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从焦裕禄的“旧藤椅”中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兰考的475个日日夜夜,焦裕禄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奔波在封沙、改地、治水的斗争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仍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自己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深刻理解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是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从江竹筠的“托孤信”中循“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坚定信念。“要革命还怕什么,革命本身就不是什么安乐与享受,我决定入党,就是决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甚至宝贵的生命。”凭借这样的坚定信念,江竹筠被关押在渣滓洞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毫不畏惧、坚贞不屈,领导狱中难友同敌人不断斗争。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党员干部应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走进河南省林州市博物馆,从任羊成的“除险钩”中循“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奋斗伟力。为改善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匮乏状况,1960年2月红旗渠修建正式开工,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顶酷暑、战严寒,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从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起步,一路走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凯歌。前进道路上,必然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征服,广大党员干部应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以“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昂扬斗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发向上、奋勇前进,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