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后劲和潜力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7月7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乡镇党委书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视频培训班开班,对全国2.96万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党员干部当以更高站位扛起职责使命,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读懂“绿水青山”的时代之“新”,凝聚乡村“生态振兴”的广泛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自“工业文明”而衰,但必将逢“生态文明”而兴,《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个“空”的乡村也是一个承载希望、充满未来的地方,是新时代发展的新空间、新载体。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新阶段发展新要求,找准乡村的优势所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不断开发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生态产业,不断拓展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空间,真正让绿色低碳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读懂“基层善治”的时代之“新”,激发乡村“组织振兴”的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四方面振兴的内在保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农村农民是一盘散沙、一潭死水,还是一股紧绳、一股清泉,决定着乡村振兴是否能顺利推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紧紧抓住社区书记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起广大村民的智慧和力量,真正让党的领导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优势。
读懂“自信自强”的时代之“新”,释放乡村“文化振兴”的深沉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老的中国乡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历史,承载着活的生产和生活样态、活的文化、活的习俗、活的语言和文字。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鲜活的生活,是去街坊四邻中探寻“尊老爱幼”“敦亲睦友”“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去金黄麦浪中探寻“互帮互助”“自力更生”“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去民风民俗中探寻“精忠报国”“敬天爱人”“忠孝仁义”的文化精粹。生于斯,长于斯,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更应追寻记忆深处的文化传统,而乡村正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