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巧用收入分配“调色盘”,锚定就业优先“定星盘”,夯实社会保障“暖心盘”, 在“顺民心、聚民心、暖民心”中书写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中国式现代化“心”答卷。
巧用收入分配“调色盘”,晕染中国式现代化“公平底色”。“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注重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从地区发展不平衡到促进区域收入分配相对均衡,分配制度的变革无不牵动着民生。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同时,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杠杠手段”,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锚定就业优先“定星盘”,校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坐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岗拓岗“保存量、扩增量”,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顺利就业。同时,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此外,还要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为劳动者搭建更广阔的就业舞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各类人才“有为更有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夯实社会保障“暖心盘”,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根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从单一的救助模式到多元化的保障体系,从覆盖少数群体到惠及全体人民,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提升生活品质,每一次社会保障的升级,都让民生有了更多温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接下来,我们要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同时,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