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煮雨,岁月缝花。2023年3月,我来到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镇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惊觉间便过了五百多个日夜,在这段时光里,没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感,多了熨帖人心的烟火气,我穿梭于乡间小道,问民情、解民忧;躬耕于田畴之间,洒汗水,种希望。我的青青与基层的土地撞了个满怀,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选调的初心和誓言。
扎牢“为民”之根,让驻村工作更“见神采”。把民生小事当成心头大事,扑下身子、沉下心,用心用情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个小胖子就是来镀金的”“刚毕业的学生能干明白啥”……刚进入工作角色的我便遭到了老乡的质疑。到村后,我利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10个村小组,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与两委班子成员谈话,全面了解了村里情况,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我暗下决心,要用真抓实干,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入户发放宣传手册、通过“火塘会”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调解群众纠纷时,耐心倾听,理性分析,利用专业优势助力邻里和谐;耕地流出复耕整改时,坚守耕地红线,逐个研究、精准发力,跑遍全村涉及图斑142个并录入系统;走访困难群众时,俯身倾听其实际难处,并提供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拓展其增收渠道。嘴上千遍,不如行动一件,每一次入户走访,每一句家长里短,不仅仅是交流和触动,更是责任和担当。从陌生的名字,到群众不理解时的“闭门羹”,再到乡亲们主动与我交谈,一通通咨询政策的电话、一次次防洪防汛的演练、一份份送到群众手中的帮扶政策,慢慢地我成为了乡亲们的朋友、“亲戚”,更是可以信赖和寻求帮助的人。
扎紧“实干”之根,让驻村工作更“有力量”。给村民办实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群众的真期盼,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主动靠前,带头当起服务员,将村民的诉求一字一句记写在笔记本上,办完一件划掉一件。针对山后小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积极与帮扶单位反映对接,推动康井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落地,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建设30方水窖一个,铺设管道3500米,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山后村民饮水困难问题,保障了28户102人生产生活正常用水;了解到康井村残疾人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后,与驻村第一书记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送温暖活动,争取轮椅4辆、大米400公斤,慰问经费10000元,并为1户残疾人户安装护栏、无障碍设施改造;为了改善康井村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多次向“娘家”要资源、借力量,最终争取项目资金84万投入康井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30方提水前池1座,铺设饮水及灌溉管道3000米,灌溉沟渠495方,坍塌悬空路段重力式挡土墙3堵,村内道路硬化8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套,开挖机耕路3000米。随着村民的饮水、灌溉、交通出行需求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更便利,村民生活品质有所改变,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大家都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扎深“奋斗”之根,让驻村工作更“显底气”。做好驻村工作,要敢于啃硬骨头,笃实向前,艰苦奋斗,抓住重点人群,精准开展返贫监测。“你家里有几口人,耕地有几亩,主要收入来源是靠什么,现在家里有啥困难和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每到一户,我都会与村民交谈,在院坝唠、田间聊,逐一问需做记录,真正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念所盼。驻村以来,我走遍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307户人家,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入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进一步筑牢织密防止返贫防护网。心有所期,忙而不茫,一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各级部门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相关工作要求,重点排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等五类家庭及人员,为排查对象填写“入户排查登记表”“家庭人均纯收入测算表”,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收入存在风险等指标,逐户逐人分析,判断农户存在的风险,把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坚决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全面掌握全村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情况,将帮扶政策、责任、工作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需要时我们正青春”。躬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担与责。一年多来,我迎接过凌晨五点的朝阳,也见到过半夜两点的灯火,在康井这片热土上工作的时间越久,我对它的感情就越深,对加强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就越坚定,我不迷恋灯火辉煌的城市,不羡慕钟鼓馔玉的生活,从选择作为选调生的那一刻,心中便充满了对基层这片土地的热爱,纵使前路坎坷,只要心安,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