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乡村振兴要“踏潮韵”“和潮音”“与潮舞”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办事处 武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奋楫扬帆新征程,广大基层干部应当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做到“农”墨重彩“踏潮韵”“和潮音”“与潮舞”,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一路高歌”。

入“农”村看“万马奔腾”,“踏潮韵”招引“千里良驹”,立足“近悦远来”关键点“强内力”。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敢啃”“会啃”“愿啃”硬骨头的“人才”。“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崭新的发展潮流,在崭新的乡村振兴征程上,立足本土农业发展的实情,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多元的人才“选育机制”,强化农业科技人才的“顶层设计”,用“利好政策”巧打“乡情牌”,引来技术人才;联动涉农职业院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强“孵化器”;依托重大项目、创新平台、重要科技课题搭建“大舞台”,让乡土人才团队升级为包含农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内的“强大阵容”。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能力为标准、创新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以强大的“后勤保障力”,既支持本地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中“登台唱戏”,又支持外地农业科技人才以“兼职兼薪、技术入股、脱产挂职”等方式为乡村振兴项目赋能献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全面提升人才效能,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入“农”田看“风吹麦浪”,“和潮音”驱动“科技引擎”,立足“开拓创新”赋能点“注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基层党组织要坚守“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确保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的“强劲动力”,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要深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加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打好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推进面向智慧农业、生物科技、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新装备和新生产模式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积极推动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联动高水平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比、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将“实验室”建立于“广袤田野”之上,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高新技术企业“现身”广袤基层,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不断拓宽科技创新成果在智慧村居、远程教育、智慧农业等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应用,激活市场“需求”,拓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空间,让农业科技成果成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入“农”企看“春色满园”,“与潮舞”促进“产业升级”,立足“绿色发展”落脚点“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基层党组织要用活“千万工程”优势经验,依靠可持续发展带动“量”的合理增长、“质”的稳步提升,走稳高质量发展的“千里之行”。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融合力度,既要深度挖掘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保留“传统产业”中优秀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又要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导农民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理念,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建立“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新型产业“矩阵”,着力解决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要素约束趋紧、出口市场冲击等问题,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带领本地群众探索致富增收的新路,引领乡村振兴向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

发布人:12371网友2fu4l8 发布时间:2024-7-26 14:59 收藏 阅读人次:2881

初审:钱莱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