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近年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依托平台经济而迅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对新业态的党建引领、促进新就业群体的团结凝聚,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的应有之义。各地应深刻把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在哪里、“变”在哪里,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以问题导向解锁新兴领域党建堵点、难点、卡点,推动党组织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组织设置“区域协同、上下联动”,以党建领“新”疏解组织覆盖“堵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因此,在“庞大却又零散”的新兴领域建强组织体系愈加重要,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各地应顺应新业态企业向园区集聚、向楼宇集中、向商圈聚拢的趋势,一方面要通过创新组建区域性综合党委、行业党委等方式,分类建设网格式党建共同体,扩大区域党建“朋友圈”;另一方面要紧盯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新变化,持续优化组织设置方式、理顺隶属关系,引导在平台企业、分拨中心等新业态运行的“关键节点”设置党的组织,及时将党的工作做到行业领域“神经末梢”中,有效将过去的“堵点”转变为工作的“亮点”。
拓展组织功能,推动阵地建设“线下筑底、线上赋能”,以组织凝“新”破解工作覆盖“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当前,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进入门槛低伴随换岗成本小,使得群体能动性、流动性得到极大增强,传统意义上依托“单位”或“工作空间”实现党的工作覆盖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要立足于新业态发展特点及岗位特征,统筹搭建“线上线下广泛覆盖、实用化功能互补”的服务平台,推动党的工作覆盖新兴业态、新就业群体。各地应全面聚焦拓展党组织功能,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功能平台,打造“冷可取暖、热能纳凉、渴有水喝、累可歇脚、闲能学习”的党建服务阵地。同时,通过创新搭建新就业群体在线学习教育新场景,着力打破空间、时间限制,让“奔走在路上”“忙碌于线上”的新就业群体日常学习“活跃在云端”,推动党的思想、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的更广。
强化关心关怀,推动权益保障“优质均衡、可感可及”,以服务暖“新”消除团结凝聚“卡点”。现实生活中,新就业群体尽管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但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及职业认同等方面并不理想,加之职业发展前景和升职空间较小,导致从业人员获得感、归属感普遍较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吸引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关键在于服务。各地应把握新业态企业发展需求和新就业群体诉求,把服务和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在优化服务获得感方面,探索建立以党支部和党员为主渠道的诉求表达机制,及时收集、反映和协调解决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急难愁盼”。在提升职业荣誉感方面,广泛开展符合行业特征的评选活动及职业技能比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增强社会认同感方面,依托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上楼进院、服务群众”等职业特点,发挥其“熟门熟路”优势和“移动探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城市治理融入“新”力量、展现“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