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不但要总结应用好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更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创新,还应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必须高举信仰旗帜、校准民生航向、吹响奋进号角,乘全面深化改革“长风”,奔赴中国式现代化“万里山海”。
乘改革“长风”,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信念,坚定不移奔赴中国式现代化“万里山海”。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终身课”,从中获得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硬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既要有“决胜千里”的谋略,确保遇到困难问题心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又要做好“抓铁有痕”的实功,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作风,把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时限节点化,一锤接着一锤敲、跟踪问效抓落实,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各项改革部署落地开花、落地见效。
乘改革“长风”,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携手共进奔赴中国式现代化“万里山海”。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一项项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落实到为民造福的具体行动上,着眼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天天有感”的小事,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努力让各项改革决策更加“接地气”、更能“落到底”,确保改革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推动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效对接、良性循环,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提亮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色,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乘改革“长风”,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破立并举奔赴中国式现代化“万里山海”。“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改革过程中,如果抱有“差不多”心态,最终结果就会“差很多”。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等严峻复杂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干就干成一流、争就争当第一”的远大志向,以“不进则退、慢亦是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举高打“拔头筹”、高位高进“抢头彩”。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以守正创新新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