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三年前的七月,作为一名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我走出了求学十余年的象牙塔,辞别了仰天岗麓、仙女湖畔的风尘山水,来到长江之畔、鄱湖之滨成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一边怀揣着对组织到底在“织什么布”的疑问,一边抱有着“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的期待。
进入部机关伊始,部领导就对年轻干部提出了“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的“入部三问”,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体悟、仔细思考。我想,这三个问题,既是组织部门建部100周年来栉风沐雨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航标灯塔,也是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用才情和严谨、青春与生命书写的时代答卷。
“进组织部为了什么”是初心使命的价值自问。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作风,是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在长期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废寝忘食、宵衣旰食所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早在1926年,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就强调,“组织工作的意义,绝不止于是技术的,而是政治的”。这种精神财富,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改革实践锤炼,历经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得与失的抉择,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组织工作坚定不移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落实,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事业蓬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作为管党治党、管干部用干部的政治部门,事事要快,体现的是政令通达的政治优势;处处要严,展现的是为人处世的本质要求。所以,中央号召、省委部署、市委要求,在组织部门都是第一时间传达、最高标准落实。
作为年轻干部,初入部机关时,也曾认为组织部是管干部的干部,总有几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真正上岗入职以后,才发现组织部门的标准要求之高、纪律作风之正。组工事业,一旦失去了公心就失去了民心。一次次的干部提拔任免、职级晋升考察,乃至于评优评先、表彰奖励,部领导始终强调“甘为人梯”的工作作风,要求年轻干部始终从政治大局上看待问题,以正确的状态和心态摆正做事和做官、为民和为己的关系。三年的时光里,我亲眼见证了许多部机关同事走上新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也看到许多同事坚守在组工业务的一线默默耕耘。我深刻体会到,所谓“年年有进步”,不是职务大小、职级上下,而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谋工作、办事情的科学思维方法,更是对组织工作涉及领域之多、工作任务之重的一种客观评价,对组工干部甘于奉献、淡泊明志的生动写照。
“到组织部干了什么”是务实重行的成效拷问。根据组织安排,三年来,我一直从事党建工作。从保障党代会顺利圆满召开,到为全县农村、城市、机关、“两企三新”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举旗定向、定盘压舱,“点多面广、事冗人忙”是组织工作的常态。我与科室同事一道同风雨、共奋战。每次走出组织部,或者九十点、或两三更,窗外已是星光熠熠。工作期间,既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疑虑,也有“如何下好先手棋”的迷茫困顿,更多的是,在无数个夜阑微风、月隐星沉的夜晚,对自我的追问与质疑。面对着“党建工作就是务虚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党建就是“造材料、写汇报,年底检查拍拍照”等等负面言论,我认真思索,党建工作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归?三年的组工生涯,在组织部做了什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什么?
零星片段的答案在“老黄牛”式干部提拔就职的表态声中、在社区办事群众来到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称赞声中、在新党员党旗下的宣誓声中、在一位位高龄党员获得组织关怀的感谢声中,在上海、深圳等地流动党员找到组织的感叹声中,更多的成效在风里、在云里,在全县党员同志勠力同心向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同心同向同频里。
干部干部,就是要干字当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作为一名年轻组工干部,在组织部门优良传统作风中,我深刻体会到务实重行的事业观和担当实干的方法论,尽百分功,出十分力,只要人民群众得一分实惠,我们的工作就有价值和意义。必须保持只问是非、不计得失的气节和风骨,时刻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常抓不放、一干到底。
“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是专业水平的能力叩问。来组织部后,有三个不理解,“不理解出台文件为什么要磨了再磨,不理解发文材料为什么要核了再核,不理解会议讲话为什么要改了又改”,总觉得“差不多”“想当然”,直到出现错字别字、遗漏通知等低级错误时,才明白同事们的严谨审慎背后都是血与泪的深刻教训,人有百密、尚有一疏,何况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身处组织部门,各级领导和部门同事都“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是大家对组织部门“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部风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新时代接续传承、发扬光大好部风的殷切期盼。目光也有重量、压力更添动力,要扛起百年部风传承使命和新时代工作发展的任务,我们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眼前的工作和手中的业务做好、研深、办细、落实、推向极致、臻于至善,才能不辜负组织重托、干群期盼。
在基础工作做好的同时,在组织部门工作,免不了比较,和兄弟县区比,比创新创造;和兄弟部门单位比,比成效成果;和机关科室比,比思维思路。我常常想,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如何在“千帆竞发”的比较中拥有立足之本、立身之地?与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本领恐慌”和“能力焦虑”。从“宁可让身体透支,不能让工作欠账”的曾建,到“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的朱治国,还有“上半年的任务是养好身体,下半年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九江组工干部高爱红,组工前辈们,给了我前行的指引,他们留下的答案,唯有“努力”二字。我深刻体会,组织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是年轻干部不可多得的“好平台”与“好舞台”,我们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是可亲可爱的“一家人”,组工干部在“家庭”中,不是利用赋予部门的权力来当“家长”,可以攀高附上、颐指气使,而是通过个人的能力与努力,运用自己的文凭和水平,当好以人为本、情系群众的“管家”,将“顶天”的理想和“立地”的行动相统一,让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和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让组织部门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代“组织部的年轻人”手中接续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