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第二十三条强调,充分发挥文献档案、红色书信、革命诗词等教育价值。“红色书信”是革命者之间或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的信件。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记录着党的历史,既承载着革命先辈许党报国的家国情怀,也见证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更是党史学习的珍贵资料。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红色书信”中品悟志士风骨,用好这一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红色书信中解读革命先辈的“情感寄托”,从共产党员的“怕”与“不怕”中感悟“无畏之心”,让党史学习教育“守正创新”的“初心色”更足。在历史长河中,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书信承载着智慧和温情,蕴藏着信仰和力量,是我们感悟初心使命的重要史料。“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1930年,年仅30岁的邓恩铭,拖着沉重的病体,在狱中写下了这封给母亲的绝笔。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至死不渝呢?这就是革命先烈们的初心与信仰,更是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一封封直指心灵的红色书信、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爱国志士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品读红色书信,传承革命先辈朴素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主动担起时代重任,奋力书写新篇章。
在红色书信中传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从为了革命舍“小家”为“大家”中汲取“精神养分”,让党史学习教育“为国利民”的“精准味”更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涌现过无数的英雄,其中不容忽视的便是为建立新中国而奉献自己一生的革命前辈们。浙西南著名革命烈士、共产党员陈觉就义前,在给因身怀有孕未能同赴刑场的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如他一般的爱国志士,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奉献出所有,把自己的忠诚爱国、敬业奉献等优良品质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冲在一线,以天下为己任,不惧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和谐幸福。通过学习红色书信,共话初心使命,在千锤百炼中绽放理想之花,从中汲取学习养分,进而化为奋勇前行的动力。
在红色书信中汲取百年党史的“思政内涵”,从“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中砥砺“奋进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担当作为”的“民本味”更浓。百年书信字千钧,革命自有后来人。书信是家庭的情感纽带,也是家教家风的重要载体。夏明翰在狱中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铮铮誓言印证了耿耿初心,句句直抒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鞭策我们继续前进。红色书信蕴含着百年党史的深刻内涵,通过认真品读红色书信,深刻理解红色书信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党史底蕴,汲取其中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传承“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进而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我们务必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接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接力棒,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