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不断发展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也抛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近年来,湖南省茶陵县不拘泥于讲台式、灌输式的传统方式,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充分展现党员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坚持“课堂+现场”,让党员教育层次分明
依托县、乡、村三级党员教育课堂,构建党员教育培训纵向格局,不断夯实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完善配套设施,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一方面,针对领导干部、村干部、青年干部、专技人员等党员群体,每年在县委党校开设政治、经济、纪检、党建、基层治理等近30期专题培训班,培训3500余人次。同时,在高质量打造乡镇党校的基础上,实施村级党员活动中心提质工程,每年投入50万余元用于完善配套设施,将党员教育课堂搬到“家门口”,确保全县2.4万余名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32学时。另一方面,依托4处省、市级党员培训教育现场教学点,以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为中心,串联县域内其他1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打造一条集红色文化体验、党性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研学线路,切实盘活红色资源,让党员在现场实践中接受体验式、互动式党性教育。
注重“理论+实践”,让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实践。茶陵县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两手抓,以做好成果转化为目的,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把党员教育工作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让党员群众把“听来的知识”转化为“干事的本领”。在农村,依托党员教育师资库和“菜单式”选课服务,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每名党员每年至少讲一次“微党课”,党支部每季度至少组织党员集中观看一次党员教育片,党支部每半年组织党员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推动县域各级各部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农村基层一线,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能力素质,形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在城市,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小区党支部“五小”队伍(小区律师、小区医生、小区民警、小区社工、小区调解员),让党员在为民办实事中将党员教育学习内涵有形化,做好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的结合文章。
强化“精度+准度”,让党员教育覆盖全面
在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中,农村党员、流动党员、行动不便老党员等群体很容易发生漏训、弱训情况,这也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长期以来的痛点、难点问题。茶陵县坚持“不让一个党员掉队”的原则,分类别精准施教,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面覆盖。对于农村党员,茶陵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依托县级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推行“菜单式”选课服务,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需求,将乡村振兴骨干、“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师资库管理,设置种植养殖技术、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主题培训课程。通过将课堂教学搬到田间地头、种养基地,以看、听、说、议相结合的形式,切实增加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对于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在组织“送教上门”的同时,以村组、屋场为单位,积极推行“板凳课堂”,在家门口对老党员、行动不便党员进行集中培训,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家常话对老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在宣讲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聚焦当前重点工作,让老党员自己出主意、当参谋。对于流动性大、活动地点不固定的党员,用好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课堂”,定期发送远程培训资源包,传播党的重要思想和党建工作动态。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依托“线上会议”平台开展党员集中培训,推动线下党员教育阵地向线上拓展,实现全县3600余名流动党员跨空间实时参与党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