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人才事关经济发展、事关核心竞争,更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牢牢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根本,锚定“育人、选人、用人”三个关键目标,集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人才集聚流动,全力激发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的新动能。
修实新时代“育人路”,以人才“思想基底”搭建发展“联通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将培育人才作为新时代的“首位战略”,为新时代培育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创新人才培育,立足国情实际,精准掌握人才结构、人才缺口,着力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新质生产力等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上下功夫,分类推进高校、职校改革,既要注重“小而精”的基础教育,又要健全“大而深”的科研体系,更要扩大“工而匠”的转化效能。要将人才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青年人才常破“心中贼”、勤掸“思想尘”。要立足实践,将青年人才与企业、社会相连通,既要“牵线搭桥”,又要“打铁锻钢”,量体裁衣,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下好新征程“选人棋”,以谋划“产业布局”织密人才“发展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突出人才的“头雁”“头羊”作用,紧扣管理“缺口”、科技“弱项”、经济“短板”、社会“堵点”,下好选人的先手棋,以刚需选人、引人,“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地方发展人才“卡脖子”问题。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综合考量基础农业、实体工业和新能源产业架构,“看一步走三步”“谋而后定”,以人才为牵引谋篇布局,“缺什么、补什么”,筑好产业发展的人才“蓄水池”,让人才“定能稳局、动能破局”。要推动人才在发展“空白”上集中发力,以坚定的信念基础、创新的思维方式、精湛的专业技能,久久为功,织密织牢人才“发展网”,打破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有效疏通堵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打好新形势“用人牌”,以服务“同频共振”打造聚才“强磁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要做好政治引领,围绕政治关怀、工作关心、生活关爱打好“用人牌”,引导人才积极加入党组织、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对条件成熟的人才及时安排担任党内职务,积极开展人才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的“三必访”服务,把党组织的关怀做到人才的“心坎上”,切实落实好政治引领和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要做好人才的“人生参谋”,开展“一对一”服务,建强结对联系服务体系,组织领导干部分级分类与人才“结对子”,定期沟通联络,把人才当“亲人”,切身实地为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帮助人才的事业发展出对策、想方法,着力破解“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让人才“留身”更“留心”、“安业”更“安家”。要强化制度保障,既要暖心、更要关爱,着力为人才提供有形有感的“烟火气”,解决他们在“住、行、游”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单身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加大宣传人才“扎根”事迹、“攻坚”典型的力度,大力建设引才聚才“强磁场”,激发创新创业“源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长久、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