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铸魂、聚力、增能”让文化遗产续写中国故事

安徽省广德市杨滩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刘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与自然遗迹星罗棋布,如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是一道长期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当不遗余力使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活起来”,让中华文明的浩瀚长卷绵延不绝、星辰闪耀,续写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始终坚持以保护“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日益增强,但一些地方“大力建设在前、文化遗产靠后”“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等忽视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带头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以“火眼金睛”发现传统戏曲、民间美术、古遗迹、古建筑等文化遗产,强化对其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赓续的系统规划,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活档案”。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原真性”,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建立健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长效机制,避免弄巧成拙的“花样翻新”,不断研究、协调、引入新技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样子,让文化遗产始终“在状态”。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做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者”,始终坚持以传承“聚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文化遗产见证历史发展、朝代更迭,文物古迹标记文化之源、发展之脉,印刻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诠释着中华文明“厚度”。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应思考做“结合工作”,既要从大处着眼改善生态环境,又要从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开发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精品旅游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发展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彰显“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形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短视频、宣传片、非遗进课堂等方式,在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培养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情感,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做文化遗产的“大力弘扬者”,始终坚持以创新“增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遗产保护肩负的使命是使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和文化创造进一步融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当代、造福于民,而创新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守住根基的前提下,引“活水”搞创新,真正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活起来”,要遵循时代的发展逻辑,在文化的内容形式、技术要素等方面持续创新,产出更多像《只此青绿》《唐宫夜宴》《长安三万里》这样出彩、出圈的优秀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观众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更多的文博单位和事业主体,运用3D、VR等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如“数字故宫”“掌上敦煌”“科技三星堆”等新模式,全力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引导帮助更多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翅膀,使其以更美、更艺术、更接地气的艺术形态呈现在社会群众面前,不断书写文化遗产发展新篇章。

发布人:青鸢 发布时间:2024-8-7 18:40 收藏 阅读人次:2075

初审:江容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