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文化遗产背后的“中国故事”,在坚定信念、同频情感、担当使命中,凝聚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真正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
从文化遗产读懂“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守护故事,看代代接棒、砥砺前行,坚定非凡信念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仲夏时节,万物繁茂。顶着炎炎烈日,长城“守护队”已经将城墙内外巡了一遍,把砖石细细地抚摸了一遍,而扎根在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的工作者们也在细心清理、细致发掘着,正如考古工作者郭明所说:“常常蹲下去就忘了时间,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考古工作者大有可为。”正是怀揣着这份信念与追求,一代代接棒续跑、砥砺前行,不仅让文化遗产的光辉再现了世人眼前,更鲜明了历史脉络,给了我们瞭望回眸的“一扇窗户”。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文化遗产读懂“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守护故事,始终明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势在必行”,必得以敬畏心、尊崇心、热爱心不断推进,真正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坚定非凡信念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
从文化遗产读懂“薪火承传初愿遂”的传承故事,悟初心使命、始终如一,同频真挚情感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从拼凑一块已经斑驳的历史古籍,到修复一面历尽风霜的敦煌画像,从伏案认真雕刻精致的皮影,到静心绣出充满华彩的蜀锦、苏绣,从历经数十道工序镌刻的一块古木,到天青色等烟雨让色彩氤氲的青花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广大非遗传承人、文物保护工作者、考古挖掘者矢志不渝、倾尽全力,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文化遗产读懂“薪火承传初愿遂”的传承故事,主动走进革命博物馆、文物馆、党史馆等,去聆听历史的风声、感受心灵的触动、掂量责任的重量,主动当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的坚定者、奋斗者,真正做到悟初心使命、始终如一,在同频真挚情感中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
从文化遗产读懂“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故事,看时光荏苒、气象万千,坚持开拓进取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坚持创新创造,是延续文化遗产旺盛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之一。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里就有这么一位洞箫演奏员,她用现代科技复制出土乐器,为参观者演奏音乐,不仅让小众、神秘的古乐器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更燃起了大家向往历史、主动探源、积极保护的动力。每逢节假日,无论是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还是曲阜孔府、三苏祠、永庆坊老街区等,都是人头攒动,大家借助多元的活动、丰富的体验、创新的展陈赴一场文化之约。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文化遗产读懂“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故事,看时光荏苒、气象万千,用心办好各类“云游非遗”“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大家把文化遗产美好回忆“带回家”,真正在坚持开拓进取中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