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从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到健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再到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一系列的硬举措释放了党中央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强烈信号。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要把握好“减”与“加”的平衡点,以“加法”赋能,以“减法”松绑,实现“减”和“加”的双向奔赴。
加“务实”,减“务虚”,在树牢正确政绩观上“出实招”。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聚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上正本固源,始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上下一心、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要抓好“关键少数”,引导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的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一级抓落实,确保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要以解决好“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等问题为目标,涵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足“真功夫”“深功夫”“苦功夫”,主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听听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切实把真实情况摸清、把真正原因找准、把解决对策提实。
加“内涵”,减“形式”,在推动工作高效率上“下实功”。为基层减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干部从繁重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日常工作、为民办事上。工作中,有的干部担当不足、本领不高、能力不强,开展工作时手足无措陷入“本领恐慌”,无形中导致时间拉长、效率低下;还有的整天被各种表格、材料所累,务实少、务虚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对此,各级要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在制定政策规定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关注群众需求,对于基层不适用、群众不满意的项目,该删减的删减,该取消的取消。作为基层干部,要以基层减负为契机,沉下心来练“内功”,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在具体实践中摸爬滚打、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加“动力”,减“压力”,在提振干部积极性上“见实效”。“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因此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可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多部门联动、长时间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作为上级部门,要优化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考核方案,进一步加强权责清单管理,明确好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为基层干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为基层减负是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热情。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