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中国,历来站在改革的潮头之上。因此,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勇立潮头”“勇闯天涯”,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以“恒心办恒业、初心护民生、决心务实效”的坚定执着,接棒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篇章。
用恒心办恒业,以“翻山越岭志不改”的政治坚守,奋力书写向党而行的“初心篇章”。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确定性。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辉煌历程与成功经验深刻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跨越重重艰难险阻,从容不迫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与挑战,其根本动力源自于我们始终不渝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引领航向的行动指南,并将其确立为矢志不渝的政治信仰与灵魂支柱。正是这一坚定的理论基石,赋予了我们党洞察时代脉搏、把握历史大势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定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视为“守恒心、担使命”的不竭源泉,视为解答时代课题、攻克改革难关的关键利器,深入研习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要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作为精准靶向,精准对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通过深学细研,不断强化我们的信仰根基,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确保在改革航程中方向正确、步伐稳健,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引领国家和民族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破浪前行。
用初心护民生,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阔豪迈,奋力书写以民为本的“人民篇章”。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我们党践行服务宗旨的现实要求。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是“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生动缩影,是人民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双向奔赴”。实践的铁证昭示,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的深厚土壤,更是推动改革浪潮滚滚向前的核心力量。唯有全面激发群众的热情、自主性与创新潜能,方能确保改革的车轮稳健前行,不断深入改革的腹地。改革的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心怀人民,目光向下,聚焦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与期盼,通过深入调研、细致摸排,精准把脉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接地气的解决方案,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群众的“心之所向”,落在实处,暖至人心。同时,改革的力量源自人民,我们必须紧密依靠人民,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通过工作重心下沉,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顺应民意,确保改革的方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高度契合,让改革成为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共同推进的伟大事业。
用决心务实效,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行动自觉,奋力书写改革答卷的“担当篇章”。《决定》第60条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在“抓”的力道上深耕细作,秉持“钉钉子”般的坚韧与执着,一茬接一茬地接续奋斗,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都紧抓不放、一项紧随一项地扎实推进,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地高效办理,力求将改革的钉子精准无误地钉正、钉得坚实稳固、钉入深处。在“落”的实效上彰显成果,将行动精准聚焦于《决定》所绘制的300余项重大改革蓝图上,不仅追求体制机制的全面完善与职能配置的最优化,更致力于实现运行管理的高效流畅。同时,深化改革的内涵与外延,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将“等待指示”的心态转变为“主动作为”的自觉,让“催促之下方行动”转变为“不待扬鞭自奋蹄”,着力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落地,开花结果。在“实”的践行中书写华章,将改革的航向牢牢锁定在办实事、出实策、求实效的坚实基础上。面对改革征途中的“娄山关”与“腊子口”,我们当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坚韧之力啃下“硬骨头”,以智慧之眼接稳“烫手山芋”,锤炼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钢铁脊梁、坚实肩膀与真才实学,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每一程都留下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