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写好改革“鸿篇巨制”要牢牢抓住三大提纲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委组织部 田香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盛夏七月,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改革因之于人民,系之于人民,归之于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披坚执锐、攻坚克难,才能推动党和国家改革事业一往无前。

心向百姓,抓住信念之纲,坚定“改革因之于人民”的如磐初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破旧立新,知易行难,一路激流勇进,求解明暗,改革之“万里长征”中,无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还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都体现出共产党人“抓改革发展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价值取向,彰显着将“人民”二字永远置顶的“大党担当”。改革因之于人民,是一项深刻的理论命题,当人民的愿望汇聚成瀚海奔流之势,共鸣苍穹,人民所想便成吾辈所愿,人民所需便为吾辈所为,将“民心所向”作为改革征途的“风向标”,方能彰显改革意义价值。实践证明,改革是要“伤筋骨”的,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和勇气,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现实条件下,让《决定》的300多条重大改革举措向更深处推进、向更实处发力,让“人民”二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上更加亮眼瞩目。

问计苍生,抓住道路之纲,弘扬“改革系之于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联产承包”到“乡村振兴”,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更是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引擎动力”和“能量源泉”。问计于民纳民谏,集思广益汇民智,回顾《决定》起草过程,7个多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把脉定向,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出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作出221处修改,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贯穿起草的全过程,是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基层是最大的课堂,改革不是“自导自演”,也不是“自说自话”,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拓宽12345便民热线、微信短信、意见信箱、民意调查等途径,让耳朵听听“牢骚”,带着问题到基层调研“把脉”,让脚下沾沾“泥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由表及里”“以小见大”,从“牢骚话”中听出“知心话”,从“只言片语”中听出“真知灼见”,从“小诉求”中透视“大作为”,态度正、用心专、领会深,建立起一个个全面深化改革“金点子”库,不断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改革的智慧和力量。

利济万家,抓住“理想之纲”,传习“改革归之于人民”的立党宗旨。“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改革因之于人民,最终也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税收减免”“教育补贴”“医疗保险”一项项惠民政策,“扩大就业”“困难救助”“环境治理”一件件民生实事,都是改革成果“归之于人民”的民生“答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决定》全文“人民”共出现46次,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出系列改革举措,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关切的就业、增收、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落实《决定》,要将全面深化改革“大写意”转化为“施工图”,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旨归,在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实际等,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看准路径,找对方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通改革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防止“简单炒饭”“虚功主义”,遏制“乱铺摊子”“好大喜功”,用“实干”书写改革“实”篇,创出“造福一方”的真政绩,以人民群众满满当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让人民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

发布人:仪小田 发布时间:2024-8-14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17324

初审:王嗣音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