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回信勉励”,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奋勇争做“绿色使者”、全力当好“生态卫士”,在理论学习中夯实思想根基、在锐意进取中体现实干担当、在生态建设中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擦亮生态“底色”,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答卷”。
读懂“人若守护青山颜,青山永不负人愿”的绿色理念,深学细悟、强化思想,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运筹帷幄、科学部署、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清水绿岸随处可见,生态福祉不断增强、人民感受不断升温,这充分彰显了“思想理论”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和“刨根问底”的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牢固树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理念,做到在思想上正本清源、行动上坚定不移,自觉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的政绩观,把守护绿水青山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摒弃“重发展轻生态”的错误思想观念,切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牢牢坚守“生态红线”“整治主线”“环境底线”。
读懂“艰难困苦浑不怕,矢志坚持总有期”的坚定意志,久久为功、务实笃行,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实干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江西南昌的麦园垃圾场,从“渣山”转变成“金山”;陕西富平的石川河,从“荒野沟”蝶变成“景观公园”;云南昆明双山垭口的废弃矿山,从“秃头山”蜕变成“农业示范园”,这都是多年不舍 “滴水穿石” 之功的努力,更是十年一招定局、步步有效落地的实践。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不惧艰难、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杜绝贪大求快、毕其功于一役等错误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跬步千里,全力以赴答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答题”,在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敢作为、有作为。要以“以身作则、务实笃行”的实干精神做好“绿色使者”“生态先锋”,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倡导、率先垂范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主动激荡“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读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聚焦需求、回应期盼,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幸福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民生工程。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抓住 “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关键点,树牢“环境就是民生”的观念,厚植“以民为本、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坚持践行“四下基层”,做到“三问于民”,问出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问出念念不忘的环境改善诉求、问出热切期望的环保政策需求,切实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用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绘就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让清新空气、清澈水流、青葱山林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