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更是广大党员思想理论的“加油站”。 基层党组织需主动作为,坚持“破立并举”,摒弃旧有散乱浅显之弊,树立新颖聚合深刻之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系统思维,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确保党课教育既接地气又显实效,持续推动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刷新党课教育成效新高度。
破“旧”立“新”,拥抱“前沿思维”创新授课,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升党课教育“鲜度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课教育亦需与时俱进,打破陈规旧习,融入新思想、新技术。要勇于破旧立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前沿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之中。要摒弃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更要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格局,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党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增强教学的沉浸感和感染力;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同时,要鼓励授课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传统框架,勇于尝试新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教学创新活力,让党课教育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真正让党课都应成为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思想的启迪,让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破“散”立“聚”,强化“系统思维”整合资源,在“点与面”的结合中拓宽党课教育“广度值”。党课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其影响力与覆盖面直接关系到党的理论武装的深度与广度。为此,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以系统思维为引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党课教育体系。具体而言,要深化“大党课”理念,推动党校、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实现党课教育的最大化效益。同时,注重党课教育的分层分类实施,既要有针对全体党员的普遍性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锤炼;也要有针对特定群体、特定岗位的个性化培训,确保党课教育贴近实际、贴近需求。通过精准施策、因材施教,让党课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党员干部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党课教育的传播渠道和覆盖范围,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让党课教育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全覆盖。
破“浅”立“深”,深化“实践思维”知行合一,在“知与行”的统一中检验党课教育“实度值”。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的成果则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因此,党课教育不应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探讨,更需引导党员跨越“知”的门槛,迈向“行”的广阔天地。要将党课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鼓励党员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巷,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要通过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更直观地感受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更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党课教育效果评估体系,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关注党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与成效,确保党课教育不仅“入耳入脑”,更能“入心入行”,真正将党课教育打造成为推动党员成长成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引擎,确保党员教育见成果、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