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我怀揣梦想踏上工作岗位,不知不觉已年满一年。回首过往时光,既有汗水与泪水的交融,也有喜悦与失落的更替、批评与赞善的交织。从“初出茅庐”到2024届同志眼里的“师兄”,我逐步褪去“学生气”,变得更加“接地气”。选调生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新生力量,唯有百炼,方能成钢;唯其厚积,始得薄发。只有奋力写好“基层”的大文章,才能更好地关注现实、根基扎实、堪当大任,勇毅前行,接稳时代交于青年一代的“接力棒”。
心里装着群众,才能真正走进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群众工作苦不苦?苦!群众工作累不累?累!入职之初我曾反复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可每当夜晚我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想到“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于是我审视自身:个人经历相对单一,与群众接触机会少,基层工作历练薄弱,甚至可以用“三门”干部来形容自己。后面的日子里,我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把自己带入一位“孩子”的角色,耐心倾听大家的想法,在更多的拉家常中,大家逐渐接受了我这个外来的“年轻小伙子”,我的基层工作开展正在逐步顺畅起来。年轻干部必须要坚持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务实路线,推进工作要出于公心,群众急难愁盼要常怀于心,为民造福更要永放工作中心,真正解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方能行稳致远,不离实际。
手上捧着真情,才能真正触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河西村的一位叔叔,常年在外务工,回家时已经没有住处且长期服药。今年上半年,由于无力支付医药费,其向上申请低保。“同志,我的低保申请下来了吗?”这是他第三次打我的电话询问进度。“叔,您先不要着急,马上就要出结果了。”“叔,您的低保评议已经通过了,希望您早日恢复身体!”“感谢你小同志!”一句简单的话语,一声真诚的感谢,体现的是永远也割不断的干群纽带。年轻干部一定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只有真正走进农村,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迈过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实现干群“零距离”,用真心换来真话,用真情赢得交情。
脚下沾满泥土,才能真正赢得掌声。习近平总书记讲道:“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尽管我出身农村,可实实在在参与政府和群众合作完成的工作确实是头一遭。犹记得去年底的耕地流出图斑恢复整改,冷冷清清的冬天里,乡主要领导和我们一起奋斗在一线、驻村工作队和我们一起长途跋涉。周末加班,元旦加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溪乡耕地流出图斑恢复整改最终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工作中的我“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中途从不掉队,让大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时至今日,虽然由于工作原因,下村的次数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我仍尽量抓住空闲时间,下村走家入户。脚入三分泥,方知群众冷暖,对青年干部来讲,要明确自身定位,饮水思泉,永葆为民本色,做脚底有泥的乡土干部。要时刻牢记,只有同群众心相连、情相通,才能赢得群众喝彩,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推动干群关系更加亲密、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入职一年来,我已经初步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想所盼,可要是说到精通却是一辈子都不可及,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基层未知的工作也是无尽的。未来的道路上,也许我会有很多身份或者位置的“转变”,但我始终会记得参加工作初期的驻村经历。正如多年后回首这段往事,是它使我的基础更扎实、更牢靠;是它使我时刻谨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努力生长,开出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