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信仰点”、描绘“民生线”、拓宽“实干面”,以“有我”之姿勾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立足“万山磅礴看主峰”的“信仰点”,在“许党报国、矢志不渝”中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忠诚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范围更广、处理的难题更多、推进的力度更大,是涉及全局的深刻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始终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党中央提倡的积极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魄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迈好对党忠诚的正步,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向前走,走齐步、迈正步,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走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描深“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线”,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奉献图”。“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改革的评价指标,由人民检验和评判改革的成效与得失。“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改革解难题、消差距、惠民生,深入推进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持续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群众“愁容”变“笑容”。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迈出步子、低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侧耳倾听群众想要什么、期待什么、忧愁什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关键点、落脚点,从“点”上发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拓宽“肩鸿任钜踏歌行”的“实干面”,在“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中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实”字上凿深井,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接着一个钉,真正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地。“得其法则事半功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要分清主次难易,辨析轻重缓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牛鼻子”,通过解决好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从而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效果。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面临着许多“硬骨头”和“激流险滩”。党员干部要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热锅上的蚂蚁”、敢到改革发展最前沿历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尊重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推动改革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