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秋汛时节降雨量大,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人们交通出行、户外活动等,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基层干部连接着防汛救灾“最后一公里”,要发挥离群众最近最亲的优势,用好“预警铜锣、长筒雨靴、万能铁锨”三件法宝,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救灾“风雨硬仗”,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防汛“答卷”。
敲响“预警铜锣”,发出汛情防范“最强音”。现在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预警铜锣,应对紧急情况时,铜锣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在汛期来临时,村委会总会推选出一个勤快、负责,熟悉村情路线的人员来专门负责汛期敲锣工作。6月24日下午,天空乌云越来越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急时而缓,负责敲锣工作的张小军迅速放下手中农活拿着铜锣,和提着喇叭的村支书一道,一边敲锣一边用喇叭高喊:“大家注意了,可能会有地质隐患,住在险沟险段的群众赶紧转移到安全避险点。”锣声与喇叭声从村头响到村尾,又从村尾响到村头,最后深入到每个群众心里,险沟险段的群众得知后迅速转移,最后,倾盆大雨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部分险沟险段的房屋进水,“小铜锣”又一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再次敲出了村民的“大平安”。农村的暴雨说来就来,而且多数发生在半夜或清晨,村里老年人多,听力较差,打电话或发微信通知效果不理想,锣声穿透力强,预警效果更好,这种看似落后的方式,却成了群众心目中最认可、最关注的“防汛声音”。
穿上“长筒雨靴”,跑出抢险救灾“加速度”。面对防汛救灾,基层干部有自己心中的“四梁八柱”,也有最坚实的装扮“长筒雨靴”,他们经常将长裤管扎入靴筒,随时为防汛救灾做足准备,穿着它蹚洪水、踩泥坑、踏渠沟……汛期最让我牵挂的还是住在险沟险段的孤寡老人,78岁的张大妈就是其中之一,儿女长期在外务工,经常一个人生活。7月20日,正在入户走访的我,收到镇上的预警信息说有特大雨,再看看天空觉得“大事不妙”,我快马加鞭跑到村址,换上提前备好的“长筒雨靴”马不停蹄地赶往张大妈家。“大妈,大妈,要下大雨了,赶紧收拾一下跟我到避险点。”张大妈腿脚不方便,说什么都不肯走,经过我反复询问情况后才得知,张大妈每次到避险点都是大家帮忙照顾,她自己感觉很难为情,所以不肯去。最终,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同意转移,这时大雨已来临,为了加快速度,我毫不犹豫背起张大妈快速行进在风雨中,全身上下瞬间被大雨淋湿,也浑然不觉,最终是“长筒雨靴”护送我们安全到达了避险点,也给足了我大雨中行进的动力。
拿起“万能铁锨”,修复河道堤坝“隐患口”。灾情就是命令,抗洪一线就是战场,而基层干部手中的那把铁锨就是作战的最好“武器”。铁锨是村委会必备的防汛物资,确保人手一把,它可以帮助干部群众抗洪抢险、清理泥土、修复河道、消除隐患,还可以帮助干部群众在风雨中探路、引路,成为风雨行进中的“助推器”。8月10日,一场大雨过后,我和村“两委”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对村内的大小巷道、桥梁、堤坝等进行全面排查隐患,结果发现通往学校的桥被淤泥堵死、部分路段被大雨冲毁,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简单商量后,我们拿起随手携带的铁锨就开始进行修复清理疏通,渐渐地党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部分群众纷纷带着自家的铁锹、锄头、铲子等工具,来帮着一起进行对沟渠中的杂草、树枝、垃圾“死角”、淤泥“顽疾”、砂石等全面清理,疏浚清淤,消除障碍,提升沟渠蓄水排涝能力。经过一早上干群齐力上阵同行动,村内的各个“隐患口”被大家手中的铁锨一一修复。最终,那一张张不起眼的“小铁锨”换来了群众的“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