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答好“做什么、留下什么、带走什么”之问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吕亭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孙志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时光飞逝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自2022年到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鲁谼山村任职以来,已有一年有余,转眼任期即将结束,我也将翻开新的篇章,迈入新的征程。作为一名驻村选调生,要把在基层一线历练当成人生不可缺失的必修课,务必谦虚谨慎,多学多做多问,用心答好基层三问。

答好我来做什么?总书记曾说,“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在村的日子里让我明白,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学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并不能完全用于基层,校门里出来的我来到“基层学校”也只得重新当起“小学生”,跟群众学、跟村干部学,既学如何做群众工作,又学如何参与村务管理。作为一个“外来客”,如何才能念好“本地经”,首先要和当地村“两委”打成一片。初来乍到时,操着一口普通话的我与讲本地话的村干部显得“格格不入”,书记看到略显尴尬的我,便用着他的“桐普”和我交流,一边询问着我生活上的需要,一边还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学方言。于是,我便从词语学起,每当遇到不会的词就去询问村里的干部这是什么意思,开会的时候尽可能地把会议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及时复盘。如今,我也从过去的不知所云到一知半解,再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几张好看的照片做宣传海报,这对于这个到处都是景的小山村来说不是难事。我便带着手机,“咔咔咔”拍了好几张,就回去交了差,然而书记看到了我拍的照片,叫我重新拍。我又仔细看了照片,发现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便跑回去认认真真又拍了好几张,从那以后我明白,原来小事情也有那么多“大学问”。

答好我能留下什么?我所学的是机械专业,对于这个小山村来说能用到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的机会很少,也没有能力像其他选调生一样为村里谋项目、争资金,于是我定下了一个可以实现得了的目标——把脚步留在鲁谼山村的每一个村民组。说是小山村,可它是一点也不小,全村常住人口仅有700余人,面积却有21平方公里,有的村民组还在山的那头,但我并没有放弃这个目标。跟着村里的主任开车到十分陡峭的码石和岩斗组送药、和林业局工作人员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倪湾和板岭组验收油茶、跟随书记数十次去双河和里河组宣传鲁谼山水库征拆政策、陪着村干部去大屋和板桥组开国储林的会议……一年时间没到,我的脚步已经深深刻印在鲁谼山村二十一个村民组的土地上,我的心也驻留在这里。我主要负责的是村里的宣传工作,这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任职以来我便把自己在村里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中所想的都通过文字形式叙述出来,有效反映基层一线的实情、实景、实况,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乡村、关注乡村,累计在各个大小平台刊载40余篇新闻稿。同时我还利用数千元选调生工作经费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优秀党员送去温暖。我明白,在群众和村干部眼中,我所代表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更应对人民一心一意、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展现我们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良精神风貌和务实形象。

答好我要带走什么?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总书记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总书记带走的是为人民做实事这一不变的初心,这也是牵引他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对于我来说,要带走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带走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在村任职时教我本领的村干、与我谈心的群众、激励我的党员,那些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要带走在这里沉淀的群众情怀,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也是人成长的规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相信无论今后我走到哪里,我都能很自豪地说出鲁谼山村是我人生的第一站,我也是鲁谼山的一分子。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上将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送到基层一线而不是机关门,目的正是为了让我们厚植为民情怀,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我们也应该用实干担当、敢于作为来回应组织对我们的期待。

发布人:桐城孙志龙 发布时间:2024-8-23 15:13 收藏 阅读人次:2096

初审:王嗣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