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应当常怀“爱才”之心,多管齐下引才、育才、用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绘就乡村振兴的“人才长卷”。
执“求贤”之笔,蘸“筑巢引凤”之墨,描绘“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引才图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多元化乡村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基层应当以“求贤若渴”的诚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类英才,因地制宜精准制定选才政策,主动破除选才“壁垒”,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等界限,有序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区分在外能人、致富能手、创业大学生等招引类型,逐一分析确定回引策略,让乡村振兴最紧缺、最急需、最适宜的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汇聚。要畅通乡村人才引育渠道,通过宣传乡情乡貌乡音、搭建返乡创业平台、送政策上门等方式,呼吁在外读书、工作的本土人才返乡,带动更多优秀青年扎根农村、振兴乡村,让乡村“人才之泉”充分涌流。
执“雕琢”之笔,展“玉琢成器”之纸,勾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蓝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培育是重要抓手。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滴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多措并举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是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组织培养。要坚决避免“重引轻用”现象,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通过定期到村调研、专题会商、带队学习、谈心谈话、春节家访等方式,帮助农村带头人在农村广阔天地上大展才华、大施所能。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生力军”,摸准乡村人才成长需求,进行“点单式”培训,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农产品加工车间。培养高素质“新农人”,支持大学生毕业到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为他们进行生产技术、电商创业、经营管理等能力拓展培训,让“乡村之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农村广袤的土地上。
执“善任”之笔,磨“人尽其才”之砚,精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实干画卷。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只有有效利用人才、合理配置人才,才能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主引擎”。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人才尖兵”作用,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的产业帮扶作用,将政策资源与乡村发展实际紧密衔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用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推进乡镇基层职称制度改革,打破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天花板”。出台务实有效的人才优惠政策,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提供资金、技术等“硬支撑”,让人才在地方“主动而留”,全力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的“最优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