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重点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议题。要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改革的“磅礴新篇”,必须塑造“大势、大同、大智”三大格局,以宏观视野、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引领改革的方向。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智慧布局改革,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理想促进社会和谐,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态度培养改革人才,全面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塑“大势格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智慧布局改革。“审时度势者明,因势而动者胜。”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塑造“大势格局”,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智慧,科学布局改革的每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要求党员干部在改革中,不仅要因时而变,更要因势而谋,借助大势,以全局观念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塑“大势格局”,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国内发展规律。要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寻求平衡,以“稳”字当头,确保改革方向不偏、节奏不乱。同时,要发挥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作用,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谋篇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改革发展的空间,推动改革不断迈向新高度。正如古语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唯有深谙大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塑“大同格局”,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理想促进社会和谐。“天下为公”的理想,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治国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理念,塑造“大同格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必须在改革中关注社会公平,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成果。塑“大同格局”,需要在改革中注重社会公平,推动政策的普惠性和包容性。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差距,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同时,要大力倡导“选贤与能”,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通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鼓励更多有志之士参与改革、投身建设,使社会更加公正、和谐。正如“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大同的格局下,社会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塑“大智格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态度培养改革人才。“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人。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目标,必须塑造“大智格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态度培养和锤炼一支高素质的改革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要求党员干部在改革中,不仅要关注制度和机制的完善,更要关注人的培养和提升。塑“大智格局”,要在改革中强化人才战略,注重教育和培训。要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干部和人才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同时,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秉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理念,引导干部和人才不为外物所扰、不为浮华所动,始终保持清醒和冷静,致力于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