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健全乡镇(街道)权责体系,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抓减负、促实效,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党员干部要在以“小”见“大”中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问效于基层,找准减负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扎实推动减负政策在基层“落地生花”。
倾听基层“吐嘈声”,以“小调研”代替“大会议”,察基层之困、解基层之难,在“问需于基层”中找准减负的“切入点”。为基层减负,首先需知基层之重负何在。基层是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情的“第一感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搞服务。然而,减负并非一蹴而就,成效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以基层为重”的鲜明立场,聚焦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聚焦那些耗费基层干部大量精力的“无谓事务”,不开形式上的大会、长会,而是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从基层干部的“吐槽声”中摸清真实负担,从他们的“期盼眼”中找准减负需求。将“基层所困、基层所盼”作为减负的“切入点”,快速行动、精准施策,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当好人民“店小二”,以“小镜头”映射“大道理”,集基层之智、聚基层之力,在“问计于基层”中找准减负的“着力点”。减负之策,需问计于基层,方能精准有效。基层是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创新的“发源地”。无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还是“一站式”服务,都是基层智慧的结晶。我们党正是依靠基层的创新和实践,才得以在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一方面,坚持从基层中来,紧密联系基层、深入基层、依靠基层,以谦逊之态向基层学习、向群众请教,遇事多向基层求教、多问基层意见、多听基层建议,从基层一幕幕改革“小镜头”的创新实践中找准减负的“着力点”。另一方面,要坚持到基层中去,将基层智慧与减负政策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参与减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减负政策汇聚基层力量。
找准幸福“度量尺”,以“小切口”赢得“大民生”,注基层之感、求基层之效,在“问效于基层”中找准减负的“突破点”。减负之成效,需以基层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当前,基层减负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领域存在减负不到位、反弹回潮等问题。将“基层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减负成效的标准,不仅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深入践行,也是找准减负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基层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减负工作的“金标准”,以“小切口”赢得“大民生”,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把“提升基层服务效能”作为推进减负工作的重要抓手。立足基层所需、群众所盼,找准减负工作的“突破点”,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敢于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善于创新减负方式方法,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在推进减负政策落地落实中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让减负政策真正惠及基层干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让基层群众在减负工作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