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简短的“16字”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于“16字”之间深思细悟,用好“立与破”的辩证法,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因“得其法”而事半功倍,让“中国号”改革巨轮在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相互激荡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坚持“解放思想”谋改革,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之精神,破“因循守旧、惯性思维”之桎梏,开拓全面深化改革“新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用好解放思想这把“思想武器”,持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广大党员干部应增强解放思想的坚定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从因循守旧、惯性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变化、跟得上新时代的要求、跟得上现代化的需要,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改革事业大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切实扛起“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旗帜,涵养“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意、出新招、添新彩。
坚持“实事求是”推改革,立“民心所向、改革所往”之导向,破“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之困境,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从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最实际情况,凝聚起最强大的改革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摒弃脱离实际的观念做法,主动抛弃闭门造车的主观臆想,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向群众“拜师请教”,要持续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的脉搏与人民呼声同频共振。要从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长远之盼”入手,找准改革着力点和切入点,要让改革的举措更加“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最强大的改革合力。
坚持“与时俱进”抓改革,立“顺应潮流、应变求变”之主动,破“不合时宜、按部就班”之症结,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历程永无止境、不曾停歇,这就要求不管改革进行到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都要不断与时俱进,在顺应历史潮流中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克服不合时宜工作方式、按部就班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以“硬实力”应对改革中的“万变”。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和“老旧套路”,不做“温水里的青蛙”,多一点“冒”的精神、“闯”的劲头,从“老问题”中研究思考新的解决思路和举措,在“没有先例”的领域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让改革始终与时代“合拍”。
坚持“求真务实”促改革,立“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之动力,破“安于一隅、畏首畏尾”之顽疾,开辟全面深化改革“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牵涉的利益越来越广,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潜在的“暗礁”“漩涡”越来越多,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每项改革举措都落地生根、扎实生长,结出真效实效之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打破安于一隅的精神惫懒和畏首畏尾的干事状态,自觉走出“舒适区”,敢“啃硬骨头”,敢于“打硬仗”,在改革的“实战”中磨砺出彩,让改革“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有“曾益其所不能”的意识,在改革实践中“干中学、学中干”,练就扛“重任”、挑“大梁”的过硬本领,做出实绩实效,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