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开播,为广大学子奉上了一场融合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思想文化盛宴。对于广大选调新生而言,基层工作的“新学期”也如约而至,要融入“基层课堂”,上好“思政课”“实践课”“初心课”,才能在“基层山海”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上好“思政课”,筑牢信念之基,做“理想不移”的“赶考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是评价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选调生自“学术殿堂之巅”步入“广袤田野之间”,由“霓虹闪烁”的都市转战至“质朴淳厚”的乡镇,面对基层一线的艰辛环境与错综复杂的工作任务,这份挑战往往足以考验人的意志。对于选调生而言,若是心中没有信念支撑,扎根基层的决心便会动摇,便不能在基层“大舞台”上干事创业。广大选调生要筑牢信念之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白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仅要学出“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忠诚信仰和学出“踏平坎坷成正道”的本领素质,更要强化“宜趁东风扬帆起”的使命担当,确保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个人青春无悔地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上好“实践课”,挺膺奋斗之姿,做“担当不停”的“答卷人”。干事担事,是作为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当前,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有许多“深水区”要蹚,就越来越需要选调生在基层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广大选调生要挺膺奋斗之姿,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摘掉眼高手低的“帽子”,以多进“田间地头”取代长时间在“办公大楼”,把火热的基层熔炉作为最好的课堂,将干事的热忱和奋进的豪情融入基层的具体实践;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干事创业“拓荒牛”的精神,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的第一现场“打头阵”“当先锋”,肯弯腰、多下手,努力创造不负时代和人民的实绩。
上好“初心课”,永葆为民之情,做“旗帜不改”的“服务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无论是脱贫攻坚时期“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到现在乡村振兴路上,一代又一代基层干部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广大选调生要永葆为民之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群众为师,深蹲基层“沃土”,向精通农业的“新农人”学习,向博学多闻的“田秀才”学习,把求学课堂搬到寻常百姓家,与群众打成一片,常吃“灶台饭”,常听家长里短,用“土方言”“土办法”掌握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发现群众在生产生活的“症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