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全面从严治党关乎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要走好“三道”,用“心”书写从严治党的新时代答卷。
“坚守阵地”走好“知识之道”,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实践的指南。”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的航向,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表面上高喊“信仰至上”,背地里却行“表里不一”之实,这种缺乏坚定信仰和理论支撑的状态,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易于迷失方向,甚至在面临挑战时选择逃避或妥协。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让理论之光时刻照耀心灵,将学习作为终身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要结合实际,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确保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决策部署。
“自我革新”走好“监督之道”,以民情民意引导“正确方向”。“群众的意见是最宝贵的镜子,群众的需求是最高尚的准则。”党员干部的工作实不实、成绩优不优、行为端不端,群众心中自有杆秤,自有评判。腐败不仅侵蚀党的健康肌体,更是破坏党群关系的“隐形杀手”,会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让民意的“风向标”引领航向,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重,群众期盼的、欢迎的、拥护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去推动,群众不满的、反感的、反对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和纠正。要真诚地与群众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和方向。要牢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不断提升自我、锤炼品格,以良好的形象和浩然正气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让党的声音在群众中传得更远、更响。
“行稳致远”走好“法治之道”,以法律法规敲响“警醒之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面对新时代反腐斗争的严峻形势,一些腐败现象虽隐蔽却不容忽视,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建设,织密法规制度的“安全网”。我们拥有群众监督的“锐利目光”、党纪国法的“庄严利剑”、制度约束的“严密防线”,更有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任何违法行为都将无所遁形。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让法规的“警钟”深深烙印在心,将法治精神融入血脉。绝不能将法律法规的“铁规矩”视若无物,更不能将纪律的红线当作“橡皮筋”。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如履薄冰般谨慎行事,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警惕任何可能触碰法规底线的行为,确保政治生态的清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