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人民的幸福生活。要在新时代的改革征程中取得实效,必须在取舍之间审时度势,选择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路径。要以“取人民所愿”为基石、以“舍僵化成规”为动力、以“取务实之道”为方法,铸就深改的“永恒丰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
取“人民所愿”,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指引方向,汇聚“民意如海、民心如城”的力量,确保改革不失“根本之道”。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所愿”为根本,汇聚“民意如海、民心如城”的力量,确保改革不失“根本之道”。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关注人民的关切,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要通过基层调研、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人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改革措施切实有效,真正回应人民期盼。只有以“民意”为指引,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稳步前行,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舍“僵化成规”,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打破桎梏,扫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障碍,推动思想突破“束缚之围”。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僵化成规”是最大的障碍。历史证明,任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做法都会导致改革的停滞和倒退。要使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必须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打破桎梏,扫除思想上的障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需要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勇于挑战传统、突破常规,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问题、新挑战。通过不断地舍弃过时的制度和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我们才能为改革注入持续的活力,推动思想从“束缚之围”中解放出来,为全面深化改革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取“务实之道”,以“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的态度践行方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优先”的原则,实现改革不虚“实效之功”。改革的成败在于能否“务实”,能否在实际操作中真正见到成效。务实之道,就是要以“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的态度,严格按照客观实际和科学规律办事。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效果优先”的原则,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取得实效为落脚点。正如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实际,进行扎实的调研,了解真情实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注重改革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改革策略,确保改革不虚“实效之功”。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唯有坚持务实的作风,改革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