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不仅是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抓好农村后继有人、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组织部门要从选才、育才、用才“三点”发力,激活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春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聚焦选才“根本点”,用心拓宽视野广聚英才,强化人才“储备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精准选拔是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要创新选拔模式,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选拔标准和程序。要明确“组织部牵头、部门负责、乡镇(街道)主抓、村级组织实施”的四级责任链条,发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摸底调研,确保底数清、情况实。通过个人自荐、党员和群众举荐、村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将本土人才、返乡大学生、优秀退役军人等作为选拔对象并进行跟踪培养。基层党组织要擦亮识才“慧眼”,着眼基层实际,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生动力,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选拔对象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群众口碑,确保真正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中,充盈人才“蓄水池”。
紧扣育才“落脚点”,用力多元培育助力成长,激发人才“源动力”。“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漫长的培养过程。要落实导师“传帮带”制度,从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中为每名后备力量明确培养导师,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带,根据其特长和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培养措施,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时时掌握其生活、工作、学习、思想等情况。要搭建学习平台,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后备力量重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基层治理、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村务管理等方面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同时要常态化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带领后备力量实地调解纠纷、解决问题,丰富其农村工作经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力量的综合能力。
落实用才“关键点”,用情搭建平台激励担当,提升人才“履职力”。“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关键在于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基层党组织要提供相应实践岗位,结合村里实际工作,给想干事的后备力量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村级事务中挑大梁、唱主角,重点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征地拆迁、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大胆启用有担当的干部,为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备力量提供机会。在调整村干部时,优先考虑那些服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村级后备力量,并按程序将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村级后备力量在自我革新、摸索探路中发生的错误失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鼓励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确保后备力量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