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两头抓”让新农人“一来就是一辈子”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委组织部 赵丽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人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基层党组织要“引育留”妙笔,以“三招”强“三力”,做到“两头兼顾”,让“新农人”得到“新舞台”建立“新功业”。

“产业需求”与“人才规划”两头抓,强化资源“驱动力”,人才招引出“新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历史进步的“源头活水”,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我国正处于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关键期,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基层党组织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发展体系,以“不拘一格”的“大局观”用好政策“橄榄枝”,突破人才的背景、学历、行业等方面的局限,在“向外引”中引入海归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向内挖”中挖出返乡大学生、本土工匠、外出乡贤,让更多懂管理、怀绝技的“新农人”奔赴基层,实现“人才成长速度”与“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还要盘活现有基层资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创新兼职、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引才模式”,让新农人“竞相奔赴”广袤原野,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池春水”。

“师资优化”与“平台搭建”两头抓,强化专业“孵化力”,人才培育出“高招”。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新农人在基层各行业、各领域的需求曲线呈现明显的“上扬趋势”。人才不仅要靠引进,更要培育,时代发展的速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广袤乡村,以“优化师资”为“切入点”,要不断突破“育”的瓶颈,以一步一印的“深脚力”实现师资力量的“跨界整合”,既要聚焦“学习需求”,联动相关高校、研究所、知名企业研发部门,研发“多层次”精品理论课程;要聚焦“技术需求”,充分发挥乡村人才“传帮带”作用,利用乡村学堂、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多渠道”技能培训课程;还要聚焦“应用需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高端论坛、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多形式”为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创新创业平台,助力新农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线有机会、有舞台、有空间,在赋能献力中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引擎。

“政策激励”与“保障服务”两头抓,强化机制“向心力”,人才留用出“真招”。“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拴心”,无论是引进新农人,还是培育新农人,如何“留得住”新农人才是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九条”中多次提及人才保障工作,从组织关系调动、住宿起居以及物质报酬等多个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基层党组织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格局”中站稳脚跟,就要驱动“新农人”施展“潜能之力”,以走“心”服务、精细管理、健全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留人生态,彻底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要不断创新“分配机制”,以“贡献值”作为“考量值”,让新农人更有“获得感”,将政策红利释放到最大、吸引到最大;还要做优精细服务,纾解新农人关心最多、反映最强的户籍、入学、医疗、就业等问题,让人才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匠魂”扎根基层,不断将“智慧成果”转化成“发展实效”,筑就新农人留得住、不愿走的“安乐巢”,“千里良驹”在新质生产力的舞台上“纵横驰骋”,助力乡村振兴在崭新的时代远征中“加速奔跑”。

发布人:12371网友bvcn0f 发布时间:2024-9-4 08:04 收藏 阅读人次:50924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