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三百多条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在推进改革发展之路上,党员干部要扛起使命责任,端正学习态度、激发斗争魄力、捧出奉献之心,点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引擎,为改革发展蓄足动能。
学习的“浓味”要足,能够常学常新。改革发展道路上,有高坡要上、有险滩要跨、有浪潮要搏,面对这些艰难险阻,没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念,就会多了惧怕、少了勇敢,多了徘徊、少了坚韧。正如竹子拔节生长、充满力量,是因为根在土壤中深扎,是因为养分在不断地传递、积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扎根”就是要筑牢信仰基石,风雨来时有定力,勇往直前有魄力,能担重任有实力,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撑起“一片天”。理想信念要“常修”,下足苦功夫,不能思维涣散、心不在焉,也不能偶尔学学、常常放下,对学习应保持“好学乐学”的态度,把时间利用好,在理论学习中深挖“精神富矿”,越学方向越明确,越学越有“赶考劲”,蓄足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
斗争的“劲头”要足,能够勇往直前。疾风中的劲草,天宇中的雄鹰,它们无惧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澎湃着冲破挑战的力量。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先机、赢得胜利、赢得未来。改革发展过程中,有风有雨是常态,经风历雨是日常,穿过“风雨”,就能迎来满目“艳阳天”。党员干部要做冲得出去的“排头兵”,无论面对怎么样的环境,都能主动去适应,在“熔炉”中千磨万击增魄力,在“练兵场”上摸爬滚打强韧劲,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敢于选“最重的担子”挑,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成为经磨砺而愈加光亮锋利的“宝剑”。党员干部要把心态摆正,切莫未经事而自怯,切莫未过河而转身,畏惧、犹豫只会阻挡前进的步伐,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发展奇迹,为改革事业注入满满动能。
发展的“成色”要亮,能够真抓实干。改革是张为民奋斗的“答卷”,要让答卷有亮色,就必须有实干的底色。党员干部要把勤勉为民的态度落到行动的“坐标”上,只要群众有需要,都能“呼必应”“诉必答”,把人民群众疑惑解开,把人民群众的难题化解,做兢兢业业的“勤务员”。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把群众的诉求放在案头,把群众的难题抓在手头,以等不得、慢不得的强烈责任感为群众办实事,把每件事情都认真细致做好,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改革的成果要让群众来评价。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改革成果的“标尺”,改革推进得好不好、成效显著与否,由群众说了算。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及时“回炉”和提升,以真功夫、真成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