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广大党员需深刻理解并践行“等不得”的紧迫感,迅速响应群众期盼,加速推进振兴步伐;同时,也要秉持“急不得”的战略定力,深思熟虑,稳妥布局,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更要坚持“松不得”的坚韧执行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群众期盼“等不得”,以“只争朝夕促振兴”的紧迫感,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度”。乡村振兴,不仅关乎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从群众最迫切、最实际的需求出发,尤其是要聚焦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等核心问题,迅速行动,抓紧实施,做到“看准了就快步走”。实践充分表明,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迟缓,农村发展的滞后状况就越严重,改革的难度和挑战也随之增大;而早行动一天,就能让农民早受益一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摒弃“等”“拖”“靠”的消极观念,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迅速响应、推进什么,以实际行动切实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和节奏。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焕发新活力,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事关长远“急不得”,以“深谋远虑绘蓝图”的格局观,加强乡村振兴“统筹度”。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精心布局再落子”,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当前,乡村振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一些涉及长远、关乎根本的改革举措,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整个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树立长远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冒进。我们要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确保各项举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要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细致做好改革措施的规划预演,确保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而后行”。只有这样,涉及长远发展的改革步伐才能更加稳健,工作失误才会更少,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更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工作,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真抓实干“松不得”,以“矢志不渝促振兴”的执行力,保障乡村振兴“完成度”。乡村振兴重在实效,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许多复杂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困难和挑战更是在所难免。因此,我们绝不能半途而废、时紧时松,更不能沉迷于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已经明确的振兴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弥补不足,确保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对于那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绝不姑息。同时,为了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激励约束、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者提供坚强支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美丽现实,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