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46年来给我们带来许多鉴往知来、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重要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改革开放中汲取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从改革开放中汲取“一叶知秋,可见一斑”的预见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中增强战略定力。战略判断,战略部署,战略重点,重大战略机遇期……回首改革历程,这样的表述耳熟能详,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决定命运的关键转折,无不源于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每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无不为曲折的改革进程迎来柳暗花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积极培养战略思维,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超前谋划、及早思考,才能做到井井有条、高质高效。
从改革开放中汲取“革故鼎新,直面难题”的竞争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中强化时代担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试点到推广,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仔细探寻这些改革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无处不蕴含着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做墨守成规的太平官。要克服得过且过的惰性,更须有敢冒失败风险的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不我待的今天,一定要自觉冲破患得患失对创新冲动的抑制,让创新成为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
从改革开放中汲取“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的洞察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中扛起历史重任。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在面临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却提出可能面对的“十七条困难”,强调“准备吃苦”,“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广大干部党员干部要坚守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做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以前瞻风险、守住底线,慎终如始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